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六个阶段

(2008-05-01 06:59:41)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智

古往今来,感慨光阴的方案无数!如: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如何渡过人的一生,《论语》中将人的一生分成了六个阶段,为后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一阶段:志于学。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人类因为有了知识的继承与传播才有了人类现在的发展,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得人生的丰富!志于学,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现代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

第二阶段:而立。是否“五子登科”就是立了呢?“而立”对于人的一生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立",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立”,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由内在的心灵标准稳定你的生命是否有了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是“立”的见证;

第三阶段:不惑。从而立到不惑,是人生最好的光阴。有人说过,人三十岁前是用加法生活,三十岁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要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四阶段:知天命。什么是知天命。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解释为“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
  •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知命、知礼、知言,这三个境界在人生中的顺序是倒着的。我们是最先知言的,在与人交谈和读书中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他人,但是知言还不够,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懂得礼仪,懂得社会上的行动规范,能够充分尊重他人。更高的一个层次是知命,知命就达到了“君子”的境界,人已经建立了一个自我内习的“罗盘”,能够有一种内心的力量去应对外界;

知天命,也就是已经有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

第五阶段:耳顺。在对天命有了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内心有了巨大的之后,就能够“耳顺”了。耳顺,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都能够听得进去,都能站在发言者的立场想问题。一个要想做到耳顺,就要使自己视野开拓,心胸博大,可以适应不同的高度。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中庸”也许更为恰当。中庸其实是学习了所有外在的知识之后,经过内心的陶冶与熔铸,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境界!

第六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大道已经变成你的生命的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

 

我们看到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的不同阶段,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需要经历千锤百炼的。

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了解人生中的六个阶段会使我们能够更加有效的生活。因为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之分。如果在年轻时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建立清晰的内心价值系统,已经能够将外部的压力变成一种生命的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从心所欲!

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