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氏股份的研究之五(基本面)
(2018-10-09 22:20:33)分类: 创业板 |
300498_20180424_温氏股份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全文
营业收入13154031480.86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8386480.68元,总资产50276726566.66元,净资产34527608291.14元,股份总额5220356227股,每股收益0.2698元,每股净资产6.6140元。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股东总数65037)
04.15% 216716982 温鹏程
02.85% 148526882 严居然
02.74% 142839961 梁焕珍
02.68% 139824250 温均生
02.52% 131666089 黎沃灿
02.48% 129239380 温小琼
02.42% 126208835 温志芬
02.08% 108775999 黄伯昌
02.03% 105924473 严居能
02.02% 105409878 温木桓
前十大股东一共持有25.97%的股份,其中 温鹏程、温均生、梁焕珍、温小琼、温志芬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
严居然、严居能为兄弟关系。
300498_20180815_温氏股份2018年半年度报告
营业收入25316993316.92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334013.54元,总资产47523265302.75元,净资产31718597173.71元,股份总额5313839027股,每股收益0.1687元,每股净资产5.9691元。
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肉鸡、肉猪的养殖和销售;其他养殖和销售业务为奶牛、肉鸭、蛋鸡、肉鸽、肉鹅等;配套业务为食品加工和生鲜食品流通连锁经营、现代农牧装备制造、兽药生产等。主要产品为商品肉鸡和商品肉猪;其他养殖产品为原奶及乳制品、肉鸭、鸡蛋、肉鸽、肉鹅等;配套业务产品为肉制品和生鲜类产品、农牧设备和兽药等。商品肉鸡、肉鸭、鸡蛋、肉鸽、肉鹅和乳制品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终端零售商;商品肉猪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批发商、肉联厂;原奶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农牧设备和兽药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各养殖企业,包括公司下属各养殖分、子公司和同行业各养殖公司;肉制品和生鲜类产品的主要客户为连锁门店及团体采购等。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主要业绩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3.17亿元,同比增长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7亿元,同比下降49.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公司养猪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5.44%,但由于3-6月份国内生猪市场行情整体持续低迷,销售价格下跌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整个行业出现亏损。公司养猪业务也受到影响,公司的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4.06%,养猪业务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2、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摊销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费用,并结合市场行情和公司实际业务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合计影响利润14545.10万元。虽然国内生猪市场行情低迷,但是报告期内家禽市场行情回暖,公司商品肉鸡及肉鸭销售均价同比分别上涨58.16%、88.09%,公司养禽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盈利,弥补了养猪业务亏损。综上所述,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股东总数52448)
04.08% 216716982 温鹏程
02.80% 148526882 严居然
02.69% 142839961 梁焕珍
02.63% 139824250 温均生
02.49% 131666089 黎沃灿
02.43% 129239380 温小琼
02.38% 126208835 温志芬
02.05% 108775999 黄伯昌
02.00% 105924473 严居能
01.98% 105409878 温木桓
前十大股东一共持有25.53%的股份,其中 温鹏程、温均生、梁焕珍、温小琼、温志芬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成员;
严居然、严居能为兄弟关系。
300498_20181009_温氏股份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
业绩预告期间:2018年01月01日-2018年0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85000万元—30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72%—29.44%;业绩变动原因说明:1、报告期内,肉禽市场行情较好,公司商品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上涨37.50%,公司养鸡业务收入及盈利同比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公司养猪业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公司商品肉猪销量同比增长18.76%,但由于受国内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7.83%,商品肉猪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8~9月,国内消费旺季带动生猪市场逐渐回暖,公司养猪业务盈利能力快速回升,利润水平显著恢复。3、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首期限制性股票的授予登记,按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摊销股份支付费用19511.69万元。综上所述,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
300498_温氏股份_20180902_中泰证券_研报——再读温氏:竞争力与确定性
本文再一次深度阐述了温氏股份的六大核心竞争优势,并对市场上关于公司在扩张节奏、农户日常管理、资金空间等诸多关心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剖析,公司核心竞争力突出、融资空间大、产能扩张确定性高,并在横向扩张和纵向转型的路上稳步前行,当前正处在价值底部区间,坚定长期看好!
核心优势再剖析之一:养殖模式产业化,更高效率、更低成本。
高效率背后是完善的组织结构及管理体系、领先的技术体系和研发、先进的配套管理水平。15-16年以来,公司采用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合作模式已经从“公司+农户”转变成“公司+家庭农场”或“公司+扶贫小区”,主要是规模加大、投资成本加大、劳动程度的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创业者能够接受这个行业,解决养殖户老龄化问题。目前公司的种猪场也全部铺开使用高效化、智能化设备,生产效率提升明显。
优势之二:育种技术体系化,品种多、卖价好。公司现有世界最大的种猪育种基地,纯繁用纯种母猪2.6万头。育种体系中包含5个品种10个品系,全国布局的8大育种场实现个性化育种,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
优势之三:环保技术新优势,循环利用保发展。公司在2010年就提出要把环保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的四级环保管理体系,类似研发体系结构,层层推进,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有区别的处理污水和固废。
优势之四:信息技术全覆盖,全面推进智能化养殖。公司近年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全面升级改造,建设物联网管理体系;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公司精细管理、高效运营、防控漏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势之五:共享文化。这一直是公司发展的文化基础,上市以来公司2016-17年现金分红率达当年净利润的37%和31%,并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温氏资产状况优良,轻资产模式下扩张确定性高:
公司资产负债率(30%左右)和债务资本率(15%左右)等指标都明显低于同行,公司已经使用的杠杆非常低;而且过去主要以内生增长为主,融资空间巨大,加上轻资产运营模式,即使今明年猪价持续低迷,结合公司资产负债率适当的提高,我们测算发现,即使控制资产负债率在50%以内,资金充裕度也是高于100%的,未来三年继续保持70-75亿资本开支投入进行产能扩张的确定性是较高的。
战略规划上横向扩张结合纵向转型,打造百年温氏:
1)养猪业务,结合我国养殖业发展区域规划的指引,公司提出“东增、西进、南稳、北拓、中扩”的发展方向,正朝着中期5000万头生猪出栏目标迈进。2)养禽业务上,公司作为黄羽鸡养殖行业的全国第一,未来计划黄鸡出栏量稳定在7-8亿只,同时在品种线上增加高档肉鸡和适合屠宰的品种,并加快发展鸭、鹅等水禽业务。3)纵向发展上,公司在养殖业务的基础上,布局屠宰、鲜品业务,从而实现打通全产业链经营,从生产端走向销售端。
投资建议:从两三年维度看,当前价值就是公司价值的底部区域。公司出栏量确定性高,当前价格对应2019年出栏2700万头的头均市值仅3700元(除养猪业务外,养鸡和其他业务保守给予200亿市值),按过往周期平均头均盈利看估值仅10-11倍。对于一家平均ROE和ROIC达到25%的公司来说,价值明显低估,加之公司较高的分红率和经营稳健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病导致的公共安全事件,如非洲猪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环保督查、天气等因素影响产能建设进度;食品战略推进效果不及预期。
300498_温氏股份_20181008_东方证券_研报——生猪销售持续增长,受益产销区价格差
事件:公司公告9月销售商品肉猪214.51万头,收入33.67亿元,销售均价14.21元/公斤,上月分别为198.42万头,
31.66亿元,
14.01元/公斤,环比变化分别为8.11%、6.35%、1.43%,同比变化分别为34.63%、22.26%、-3.00%。
9 月生猪销售量价齐升,带动公司生猪业务持续盈利:
公司9月出栏量突破200万头,达到214.51万头,同比增长达到34.63%,扩栏增速提升。销售均价达到14.21元/公斤,较8月份每公斤提高了0.2元,实现了持续的盈利,与我们此前的预期相符。1-9月份,公司累计销售商品肉猪1618.24万头,同比增长18.76%,均价达到12.44
元/公斤。
非洲猪瘟带来产区和销区价格差扩大,公司从中受益:
自8月3日辽宁沈阳确诊国内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累计已有8个省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根据农业部在生猪及猪产品调运监管上的规定,发生疫情的省份及其相邻省份的生猪跨省调运都被暂停。这使得国内生猪的产区和销区间流动困难,产区和销区生猪价格差扩大。公司生猪产能布局在销区更多,能获得比全国市场更高的价格。
预计10月开始猪价小幅回落,但公司猪价依旧高于全国:
随着9月中秋节过去,我们预计猪肉消费会下降,猪价会出现下滑。但由于目前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依旧严峻,预计生猪跨省调运的限制还会持续,使得国内分割的市场依旧存在,预计公司10月猪价小幅回落,受益销区更高的猪价,价格会高于全国。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目标价25.74元。我们维持对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99、1.06、2.47元的盈利预测,维持2018年26X的PE估值,维持目标价25.74元。
风险提示:
猪周期底部价格低于预期。鸡价低于预期。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突发疫情风险。
300498_温氏股份_20181008_中信建投证券_研报——生猪养殖航母,猪价底部,静待拐点
温氏股份:肉猪、肉鸡养殖龙头,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一体化经营。
公司前身成立于1993年,2015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肉鸡养殖、种猪育种和肉猪养殖上市企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温氏家族(温志芬先生、温鹏程先生等11人),截至2018年5月末,温氏家族11名成员共持股16.46%。
收入长期稳健增长,猪价走势显著影响公司业绩。
(1)主营业务收入长期以来总体稳健增长。公司通过“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实现快速扩张并一定程度减弱了猪周期对营收的影响,2005-2016年收入从61.42亿元持续增至593.55亿元,复合增速达22.90%。2017年由于猪价(猪周期影响)、鸡价(H7N9影响)同比下降致使收入同比下降6.23%。(2)归母净利润等盈利指标受猪周期影响较大,2006年至今猪价经历了3次完整周期:①
2006-2009年,2009年猪价处于下行周期,温氏收入、毛利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②2009-2014年,2010、2011年猪价震荡向上,公司收入、毛利率提升显著,后在猪价下行周期逐步回落;③
2014-2018年,在2015/2016年猪价上行周期中,温氏业绩亦同步上涨。(3)期间费用率较为稳定,2017-2018H1分别为7.23%、7.18%。(4)分业务来看,肉猪及肉鸡类养殖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合计占比超过90%。整体而言肉猪类养殖毛利率相较肉鸡类更高。
当前猪价底部震荡,公司业绩拐点可期。
生猪价格波动完整周期介于3.5-5年间。本轮周期中,今年5月的价格低点距前期高点已2年,结合能繁母猪存栏量于今年6、7、8月同比降幅持续扩大(-2.9%、-4.0%、-4.8%)、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底部,均反映后期供需或面临紧平衡状态,再考虑到非洲猪瘟疫情或加速猪价提前触底回升,我们判断,自今年5月猪价已进入本轮周期底部区间。
生猪养殖业四大龙头“温牧正雏”比较:
温氏股份航母地位不可撼动,御冬能力更强。(1)市占率温氏第一,龙头市占率提升空间仍大:2017年温氏、牧原、正邦、雏鹰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904.17、723.74、342.25、212.99万头,温氏稳居第一,目前“温牧正雏”市占率合计仅为5.61%。(2)营收方面:温氏生猪营收规模最大,2017年为350.49亿元;牧原的生猪销售占比最高,2017年为99.18%;正邦生猪销售增速持续提升。(3)生猪市场低迷大幅影响行业盈利,温氏御冬能力强:2017年温氏头均毛利456.49元仍位居第一,2018年上半年仅有温氏股份实现盈利。
他山之石:美国生猪养殖率先完成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下降同时养殖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我国生猪散养户数从2008年的7158万户同比下降41.84%到4163万户,大型养殖场增长较快,但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存栏占比低于25%,相比美国的60%行业集中度仍旧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国内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1.16元/kg,相比美国的7.81元/kg
仍存较大改善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8-2019年温氏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566.07亿元、611.27亿元,同比增长1.71%和7.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87亿元、68.02亿元,同比增长-37.98%、62.46%;EPS分别为0.80元/股、1.30元/股,PE为29.0x
和17.8x。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猪瘟疫情波及公司存栏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