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游记-2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

标签:
灵岩寺随笔/感悟随记踏青泰山图片杂谈 |
分类: 摄影图文 |
山门殿内,威武的护法金刚,俗称“哼哈二将”。他们的职责是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通过他们的嘴形大家就可以辨别出哪个是哼将,哪个是哈将。
出来金刚殿,脚下有溪水东西流淌,上架三桥,
东曰“虎溪”,中曰“聚善”,西曰“接引”,皆为建寺时建造。
北面是天王殿
出来天王殿,在路东有几块重要的碑刻。这是唐朝《唐垂拱造塔记碑》,垂拱是武则天的年号,此碑是灵岩寺现存年代最早的碑刻。
再往北,两侧是钟楼、鼓楼,为北宋末年寺内住持妙空创建,现在的建筑是清朝改建的,钟楼内悬挂的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住持正昂和尚铸造的铜钟一枚,重量达5000斤。
我们常说暮鼓晨钟,就是说晚上僧侣上晚课的时候敲鼓,上早课的时候敲钟。
暮鼓晨钟出于唐朝李成用的《山中》一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钟鼓原来都是佛教的法器。

早期塑像已毁,现供奉的是1994年新塑佛祖释迦牟尼和菩萨像.
殿内的八角石柱及和覆莲柱础是宋代的遗物
大雄宝殿内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