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科学界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净化

标签:
韩春雨韩春雨事件韩春雨论文ngago基因编辑技术时评 |
分类: 《国医纵横》 |
韩春雨事件:科学界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净化
文|王世保
“韩春雨事件”从7月份开始发酵以来,至今已经持续近3个月。伴随着全球多家实验室陆续曝出重复性实验的失败,韩春雨课题组的论文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同行的质疑,而韩春雨的消极应对行为让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愤怒。科学质疑本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它是科学界学术共同体自我净化的需要,能够强化科学家的求真与诚信的学术品格。韩春雨课题组和河北科技大学面对国内外潮水般的质疑声,要么沉默要么含糊其辞地敷衍也让科学界自我净化行动增添更多变数。可以肯定,质疑持续的越久对中国科学家共同体的声誉贬损也就会越大。
NgAgo基因编辑技术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事件的缘起还要从5月份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成功发表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开始。由于韩春雨的论文声称NgAgo编辑基因的效率优于国际公认的CRISPR-Cas9,所以NgAgo很快就被国内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学术成果,引起学界极大轰动。与该论文所达到的研究水平高度形成巨大的反差,韩春雨的“三无”(“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身份引起广大媒体和网民对其疯狂地追捧。河北省官方也不示弱,在韩春雨论文内容没有得到同行验证之前,立即对其“名利加身”。韩春雨教授不仅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成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还获得1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荣誉。河北科技大学也跟随着韩春雨受益,《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在8月9日被河北省发改委批复,项目估算总投资所需2.24亿元资金由省财政性资金安排。
面对滚滚而来的名和利,一篇还没有被国内外同行所验证的学术论文显然有不能承受之重。我们也由此可以想见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校方在NgAgo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受到各界的质疑后所面临的压力有多么巨大。毋庸置疑,韩春雨与河北科技大学已经成为该篇论文的共同受益者,二者也自然成为NgAgo基因编辑技术利益共同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起应对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压力。
中国科学界学术共同体的自我净化
韩春雨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发表近2个月之后,方舟子便根据同行的邮件反馈在《新语丝》网站上对其实验的可重复性进行了首次质疑,两种共同体之间的博弈自此正式展开。10月10日晚国内13位生物科学家实名呼吁调查韩春雨论文内容真假,则让双方的博弈达到高潮。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从非理性的情感猜测去责备科学界的怀疑者,所有科学理论与技术都是要经得起怀疑的。对NgAgo基因编辑技术利益共同体进行的学术质疑,体现了中国科学界学术共同体自我净化机制的成熟,它有利于净化和预防中国学术界的学术不端、学术造假以及学术欺诈行为,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共同声誉,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发展。
以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为核心的NgAgo利益共同体是被质疑方,由13位生物科学家和海内外其他学界人士组成的非官方学术共同体则是质疑方,中国科学界的这种自我净化机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则需要更高级别的第三方权威部门的调查与公正处理。这个第三方应该属于更高级别的学术和纪律监管部门,而不能任由NgAgo利益共同体的核心或者边缘人员去调查,比如由河北科技大学校方去调查论文内容的真实性。
只有当第三方权威部门作出真实而又详细地调查,并给出公正的处理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共同体的自我净化行动才能完成,才能推动中国科研的健康发展。否则学术不端、造假和欺诈之风因此而盛行,将会是对中国科研工作的沉重打击,而学术腐败也会让我们距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