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诺奖”刺激中国政府强化“中医科学化”

(2015-10-31 12:04:26)
标签:

屠呦呦

诺贝尔医学奖

中医药发展战略

健康

分类: 《国医纵横》

警惕“诺奖”刺激中国政府强化“中医科学化”

作者:王世保

化药学家呦呦教授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属于中国西医药学界和科技界的大事,因青蒿素提取原料属于中药且屠教授的工作单位在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反而给国内的中医药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兴奋,甚至某些媒体和卫生部门的官员将屠教授获奖视为中医药研究的重大胜利,并以此为根据指引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方向。

这种张冠李戴的文化现象,突显中国政府对中医药的学科属性模糊不清,以及对中医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发展方向不明。比如将中医归属于科学,将以中药为研究对象的化药研究归于中药学,并将“中国中医研究院”强行改名为“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与此同时,这种现象也预示着中国政府会在诺奖的刺激下,以发展中医药的名义继续强化中医科学化,继续加大中医药科研单位内非中医药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

青蒿素一直应用于西医临床,药物属性属于化学药,而不是中药。屠教授从中药青蒿中利用化学物理技术提取青蒿素的工作性质属于现代化学药物研究的一个分支,即以中药为研究对象的中药化学分析,并不属于中医药范畴的研究。屠教授的学术身份不属于中药学家,而是正宗的化学药物学家或者生药学家。 

中医药在中医理论范围内的研究与发展,与利用化学物理分析技术以及西医理论研究中医药,本属于不同的文化研究领域。前者属于中医药文化范畴,研究主体是具有中医理论思维的中医药研究人员;而后者属于西医药文化范畴,研究主体是具有西医药思维的西医药研究人员隶属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本质上是化学药物研究所,其性质不属于中医药范畴

自从中医走向科学化以后,中国政府就将利用化学物理分析技术和西医学研究中医药的工作划归中医药范畴,同时让大量的西医药研究人员和相应的研究机构并于中医药研究机构之下,而且每年对这类非中医药范畴的西医西药研究划拨的经费视为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于是,全国各级中医药研究院所的化学药物研究和西医生理药理研究成为了所有中医药研究的核心工作。 

这就是中国政府近半个世纪所支持的中医科学化和现代化,它让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和尚庙”(中国中医研究院)里“诵经的和尚”(中医药研究员)全部被更换为了“唱赞美诗的基督徒”(化学药物、西医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研究员),这就是我所说的“伪中医”。中医科学化已经将大多数中医药研究人员置换成了西医药研究人员,这就使得多数中医药科研院所只是挂着研究中医药幌子的西医药研究机构。

如今,屠教授获诺奖让中国政府看到了中医科学化的些许价值,就在官方愚蠢地将诺奖张冠李戴地挂到中医药界的脖子上时,只怕中医科学化会继续加重中医学界的伪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