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国医大士
国医大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24
  • 关注人气:2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把中小学生变成未来的“东亚病夫”

(2008-02-02 13:04:53)
标签:

作息制度

中小学生

东亚病夫

杂谈

分类: 《国医纵横》

改革作息制度,不要把中小学生变成未来的“东亚病夫”

作者:王世保

我们经常强调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些希望之星们在学校里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才能成就更好的未来。如今我们的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却是每况愈下,体是根本,身体若是跨了,德智如何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可敬的教育部也为此忧心焦虑,想尽了办法。教育部根据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的建议,先是推出“中学生个个喝牛奶”的系统工程,后是用了几年的时光炮制出了所谓的“校园华尔兹”舞蹈系列。但推行效果如何呢?“中学生个个喝牛奶”的系统工程给国内的那些牛奶制造商和校方带来了滚滚财源(有的学校强制学生交牛奶费),并进一步加重了中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而“校园华尔兹”舞蹈促进的则是中小学生的早恋,我们没有看到中国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因这两大工程有了多大的提高。相反,中小学生几乎近三成的鼻炎正在把我们这些希望之星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东亚病夫”!

农历2007年年底,我回了老家一躺,回去的当天晚上,邻居家的一位大姐就找了过来,说是让我给她女儿看病,一问才知道她女儿刚上初中,就已经患了很久的鼻炎,当天到县医院花了三百多块钱做了检查,只怕西药不见效,所以让我帮她女儿开中药吃。这是我在我们村遇到的第三个中学生鼻炎患者,前两个均已做了手术,但并没有治好。我本人在上中学的时候,也是一个鼻炎患者,这个病曾经让我痛苦不堪。中小学生患有鼻炎的一般症状是:头痛、头昏、打喷嚏、流清鼻涕、发痒、鼻塞、恶心、厌食、身体经常感冒等。那位大姐的女儿经常就头痛的流泪,不能学习。这些中小学生一旦患上鼻炎,往往会对其身体有着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出现记忆力减退、智力和视力下降,不能正常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如果长期不愈还会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带来诸多的疾病和痛苦。

我们村现在有8个上中学的,就有3个患有重度鼻炎,患病率是38%。据山东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科庄惠学教授介绍,现在大约有10%的学龄儿童和21%30%的少年患有鼻炎。这两组数据没有太大的差距,鼻炎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堪忧。那么中小学生为何会出现这么高的鼻炎发病率呢?

从其症状上来看,这些病象均是长期感受风寒湿三邪而导致的。我们中小学的不合理的作息制度和恶劣的住宿条件是导致中小学生普遍感受风寒湿三邪的罪魁祸首。

首先,在我国的广大农村中小学里,一般是早八点上课、晚上六点放学,大部分中小学还有早自习,也就是说一般的学生在早上六点半左右就必须起床吃饭,然后去上学。在春夏两季,早上六点半已经大亮,而且气温也比较高,中小学生上学倒是比较舒适;一旦到了秋冬两季,早上六点半几乎还没有天亮,并且气温极其寒冷。尤其是在冬天,我们经常看到天还没有亮,就有一批一批的中小学生往学校里赶早自习,这些学生要感受着寒冷去上学,他们的家长也跟着起早遭罪。早上是风寒之邪最盛的时候,而这些学生却难以避开,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感受风寒而患病。

其次,由于中学实行早晚自习的制度,离校稍远的学生就必须住校。但是集体宿舍的条件却是极差,据村里几个中学生的介绍和我本人的回忆,现在中学的集体宿舍一般都是阴冷潮湿、脏乱不堪;而且冬天早上学校只供应少量的热水,大量的学生只能到附近的池塘或者河沟子去用冰冷的水洗脸。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长期思虑而导致身体虚弱,再加上这种恶劣的住宿条件,就让他们深感风寒湿三邪而容易患病,既而毁了他们的身体。

从上可以看出正是中小学的不合理的作息制度和恶劣的住宿条件导致我们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事实上,只要教育部改变现有中小学的作息制度,实行“早九晚五”,倡导中小学生早晚在家自习就完全可以改变现状。

小学早上秋冬两季九点上课,不设早自习,小学生就可以在家自习,待日出暖和之后再去上学,这样就避开了路上遭受风寒之邪的侵袭。中学秋冬两季九点上课,不设早晚自习,绝大部分中学生就可以不再住校,一小部分离家较远的学生可以仍然住宿,这样就可以让大部分中学生避开恶劣的住宿环境,维护其身体健康。

为了维护这些未来希望之星的身体健康,我们强烈呼吁教育部改革不合理的中小学作息制度,这样的改革远比那些“喝牛奶”、“跳华尔兹”的洋玩意更能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能为祖国的希望保驾护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