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被“温水煮青蛙”的百年反思(下 )

(2007-11-28 16:43:02)
标签:

时事评论

中医

温水煮青蛙

反思

中医被“温水煮青蛙”的百年反思

——评张效霞博士《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一书

作者:王世保

二、总结教训,中医应该走符合自身文化特征的道路

对历史的反思不仅仅是再现历史事件,而是从历史中寻求一些得失,以便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形成一种思路来指导未来的行动。

中医在近代经历过西方文化的洗礼之后,虽然抵制住了直接废除中医的激进做法,却不自知地重新陷于了科学主义的泥沼,不仅采用了那些废医论的“和平演变”的招术,而且成为了这一招术的可悲的捍卫者。中医科学化的战略伴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政策,正在把中医推向异化性消亡的深渊。中医从民国时期的80万大军萎缩到现在的27万,并只有3万余人能够采用纯粹的中医方式进行诊疗疾病;西化的学院式教育根本培养不出来能够独立临床的中医生,而民间中医又在急剧减少;各大中医院不断地被西化,成为了二流的西医院……面对这种种衰败的情境,我们中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张效霞博士在其书中最后的一章《出路》里,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发展中医的一些建议。他在书中指出“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并在否定了近代先贤们采取的上书请愿和集会游行的办法之后,提出了回归中医的策略。对于其具体思路作者没有进行具体的展开,这或许是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

就我个人认为,要想拯救中医目前的这种继续被“温水煮青蛙”的异化性消亡的局面,必须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对自从19世纪末就开始在中医学界内部渗透的科学主义思想进行彻底地批判,让中医学界认识到“水温”正在上升,不跳出来最终就要被烫死。这就需要我们中医学界消除文化自卑的心理,树立起文化主体的意识,维护中医的独立的文化地位,要求那些具有科学意识的人士承认中医作为中国固有文化的一部分所具有的文化独立性,让中医继续走向一条不依靠现代科技的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并不仅仅限于中医外部,批驳那些歧视和要求废除中医的言论,还要对内展开自我批判,消除中医内部的那些认为中医只有在西医和现代科技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发展的荒诞观点。中医在西方科学技术和西医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就一直在根据自己的内部演进规律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内容,为何西医一进入了中国,中医离开了西医就不能发展了呢?这到底是中医理论必须获得西医理论的支持,还是中医人士自己内心产生一种文化自卑的心理,认为中国固有文化毫无价值,既而产生对西医和科技的一种依赖心理,并把这种心理投射到中医的发展上呢?因此,中医学界内部必须要清楚地认识中国固有文化的智慧,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摆脱对科技和西医的依赖,放弃那种“入科为奴”的小人心态。

只有树立起了文化自信心,才能自觉纠正那种根深蒂固的中医科学化的发展思路,既而回归中医本体,在中国固有文化中去寻求中医生存的合法性和认识事物的正当性,并以一种我自为主的态度要求那些认识中医的人士自觉地去从中医自身的文化角度去理解中医理论,最种形成“以我为准”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二件事就是弘扬传统文化,重新营造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并与儒学界、道学界等研究中国固有文化的学术群体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共同体,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医衰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失去了中国固有文化的强有力的支撑。中医是在以六经为主的文化土壤中长出的,并在以儒家和道家为主体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得到发展的。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环境,那么处在孤立地位的中医就必然会在异质的西方文化里遇到身份的合法性和认识事物的正当性问题。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中医是一个他乡过来的陌生人。所以,恢复中医生存的文化环境是关系到中医能否振兴的一个关键要素。

随着中国现代的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呼唤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复兴,而近几年的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回应,也就是要补救过去的偏弊。中国固有文化在国家意识的回归和民间的复兴为中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所以我们中医学界要抓住这个机遇,振掉累积在中医自身上的百年沉疴,恢复自己的本真面目。中医与中国固有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荣俱荣,一衰俱衰。

因此,中医学界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在中医教育和研究上回归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本位上来,并积极地与儒学界和道学界等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群体共同组成中国古典文化复兴的统一战线,共同实现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复兴。

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前提,只有在不断地改革现有的存在着诸多弊端的中医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地壮大中医队伍和拓宽医疗阵地,在很好地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去谈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而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也只有在中医临床遇到新的疾病现象时,在中医自身的理论框架内所进行的进一步拓展与完善,不是现在所进行的无病呻吟和毫无意义的中西医结合。

话已至此,我也希望中医学界有更多的象张效霞博士这样的明智的仁人志士不断地反思中医的近现代发展史,以史为鉴,总结其得失,自觉地更正自己的言行,既而为中医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