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魅力
(2022-03-28 12:42:25)
标签:
旅游文化生活散文植物 |
分类: 报刊铅字 |
春天的魅力
范泽木
春天又来了,家乡的人们又把希望和对生活的热情密密地安排在三月的阳春里。
每到三月,家乡的茶叶在春雨的浇灌和春阳的沐浴下,像听了号召似的,把一个冬天的酝酿都释放出来,在旧的枝上,长出新嫩的芽。三月的人们是最饱满最热情的。那时天气不冷也不热,人们身上的衣服不多也不少,室外的温度和被窝里一样让人觉得舒适。人们拽着夜的尾巴起床,沿着晨曦攀爬。
茶场在清晨时分开始热闹。所有人几乎都被安排到了茶树旁。有的人喜欢用竹编的篮子装茶叶,有的人喜欢用剪掉瓶颈的塑料瓶。不管用什么工具装茶叶,他们的手是一样的忙碌。一只手扶住茶树,另一只手在枝头翻飞。他们有共同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时间。从来没有一个时节,可以让人们如此严阵以待地对付时间。如果可以,他们想把太阳撑住,不让太阳移动。
在这个时节,人们似乎连相互间的问候也显得奢侈。他们点个头,招个手,就把脚步放在通往茶场的小路上。每个人都那么步履匆匆,脚步间舍不得漏下半点时光。
他们的心情与采到茶叶的多少是成正比的,看着采到的茶叶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也像上半月的月亮,越来越饱满。终于把眼睛盯花了,终于把头低酸了,终于把脚站麻了。他们才舍得放走一点时间,让全身从采茶叶中解脱出来。找个邻近的人问候一下,采了多少茶叶了,茶叶越来越大啦,再不抓紧采就不值钱啦!对方或正埋身于茶树间,或抬头回应一声。但过不多久,双双又沉入到茶树中去。
茶叶价格的走势是条斜坡,价格只会往下走,几乎从不会往上走。人们的紧迫感显而易见,明知价格过一天低一天,所以总想抓住当下的一天,就像冬天的傍晚,明知会越来越冷,所以不想轻易放走手心的阳光。他们深知茶篮里的茶叶就是结结实实的钱,又怎么舍得花时间去煮午饭呢?他们已经准备好干粮。在太阳当头时,把早上采的茶叶放到阴凉的地方,顺便坐在树阴下,把中饭解决妥当。一瓶牛奶,几包饼干,就是中餐的全部。吃罢,又往茶树赶去。
春天的雨总是说来就来。在雨的面前,人们没有什么办法。如果纯粹是避雨,他们当然会穿上雨衣,但被雨淋过的茶叶卖相不好,所以在雨来临时,他们只能暂时放下手头的活。
人们当然不会跑回家躲雨。他们早在采茶前就在茶场里搭了茅棚。整理出一块空地,架上几根木头,茅棚的木架就搭好了。再盖上塑料布或茅草,一个简易的棚子宣告完成。每一个菜场都布满各式各样的棚子,它们像点缀,又像某种精神的体现。这些棚子收留了雨中的人,让他们可以暂时放松神经。
他们也闲不住,拿出篮子,端详着自己采的茶叶,是不是采匀了,是不是混了杂物了。棚外的雨下个不停,一会儿笔直地落下,一会儿斜斜地飘着。人们眼巴巴地望着雨,把心里的无奈、忧愁和期盼一股脑儿抛向天空。等雨停了,阳光把茶树上的水收走,人们又倾巢出动。
购茶的人掐断了人们采茶的时间,他们在山脚叫唤,收茶叶了,可以把茶叶送下来啦!人们一边应着,手还在菜树上恋恋不舍地翻飞。再拖延一分钟,采到的茶叶不是又多了一些吗?这是他们纯朴的念想,也是整个三月的期盼。
把茶叶送下来吧,再不来我们可走啦,我们还得赶回家炒茶叶呢。这是购茶人最后的提醒。终于,所有人都涌向通往山脚的小径。人们的脚步塞满了小道,这是一条盛满希望的小道。
黄昏好像在犹豫要不要降临。人们没打算回家,去田间地头的茶树上采点茶,留着自家泡,不是很好吗?黑夜把所有人的眼睛蒙住,人们终于无奈地收了手。回家、烧饭、吃饭……把对生活的期盼、对生活的热情,压缩到一个短短的春夜里,安然地睡去,然后去开启新的希望和热忱。
这,是家乡春天的魅力。
金华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