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唐代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初入官场,看到长安政治的昏暗和官吏们的庸俗、官场中的争名夺利、钩心斗角、阿谀逢迎、奴颜谄媚使他颇为震惊。他满腔的报国热情与政治抱负根本难以实现,但白居易并没有沉沦,更没有同流合污,而是一心要坚持真理,维护正义,力图救民于水火。在他担任左拾遗期间,仗义执言,有时在他的表章中措辞非常激烈,简直无所顾忌。同时他还写了大量言辞激烈的讽喻诗,《新乐府》《秦中吟》就是其中的代表。但这些似乎都与幽默关系不大,这里要说的是白居易五十多岁任苏州刺史时的一首诗——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苏州是个大郡,户籍十万,府兵五千,所以政务比杭州要繁忙得多。白居易有时甚至感到难以应付。他这首诗,很明白地说出这种心情。可是从字面上看,他辞官并不是因为公务繁忙、力不从心。如果逐句分析,“迎送宾客懒”是懒得迎来送往,“鞭笞黎庶难”是不愿鞭打百姓催租逼赋,“老耳倦声乐”是不惯于声色犬马(相当于今天的卡拉OK),“病口厌杯盘”是没有饮酒作乐。按这个理论,干不好这几件事就不是称职的官员,所以才“何以不休官”。
其实白居易时时不忘人民的疾苦,在《题新馆》诗中说:“重裘每念单衣上,兼味常思旅贫人。”但在当时他身任刺史,又不得不去催百姓交税纳贡,同时又要应酬往来,因此才感到很厌倦。他担任杭州刺史时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一场增修湖堤蓄水的活动。几个月以后,从钱塘门石函桥至余杭门之间,便筑起了一道大堤。除了蓄湖水灌千顷这一功绩外,还把从前李泌在杭州时淘过的六个大井,重新浚治,对于杭州的市民用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事。
白居易除了关心民瘼外,为官也十分清廉。据《唐语林》记载,白居易三年官满时,“俸钱多留官库, 继守者公用不足,则假而复填,如是者五十余年”。由此可见白居易在任上的清正廉洁,洁身自好。
他任苏州刺史期间还有这样的诗句——
为问三丞相,如何乘国钧,
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
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
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所谓三丞相是指李逢吉、李程、窦易直。他自己承认是“苦慵人”“吟诗客”,不能为“持节臣”。
他辞职主要是因为政治主张得不到认可,他推行的惠民政策往往会影响同僚与士绅的利益。他在这种郁郁寡欢的环境中厌倦了官场,但这种想法是不能直言的,因此只能以力不从心来申请辞职。我们不能不把这看做是一种幽默。
发稿编辑:水水犹寒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他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苏州是个大郡,户籍十万,府兵五千,所以政务比杭州要繁忙得多。白居易有时甚至感到难以应付。他这首诗,很明白地说出这种心情。可是从字面上看,他辞官并不是因为公务繁忙、力不从心。如果逐句分析,“迎送宾客懒”是懒得迎来送往,“鞭笞黎庶难”是不愿鞭打百姓催租逼赋,“老耳倦声乐”是不惯于声色犬马(相当于今天的卡拉OK),“病口厌杯盘”是没有饮酒作乐。按这个理论,干不好这几件事就不是称职的官员,所以才“何以不休官”。
其实白居易时时不忘人民的疾苦,在《题新馆》诗中说:“重裘每念单衣上,兼味常思旅贫人。”但在当时他身任刺史,又不得不去催百姓交税纳贡,同时又要应酬往来,因此才感到很厌倦。他担任杭州刺史时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一场增修湖堤蓄水的活动。几个月以后,从钱塘门石函桥至余杭门之间,便筑起了一道大堤。除了蓄湖水灌千顷这一功绩外,还把从前李泌在杭州时淘过的六个大井,重新浚治,对于杭州的市民用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事。
白居易除了关心民瘼外,为官也十分清廉。据《唐语林》记载,白居易三年官满时,“俸钱多留官库, 继守者公用不足,则假而复填,如是者五十余年”。由此可见白居易在任上的清正廉洁,洁身自好。
他任苏州刺史期间还有这样的诗句——
为问三丞相,如何乘国钧,
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
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
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所谓三丞相是指李逢吉、李程、窦易直。他自己承认是“苦慵人”“吟诗客”,不能为“持节臣”。
他辞职主要是因为政治主张得不到认可,他推行的惠民政策往往会影响同僚与士绅的利益。他在这种郁郁寡欢的环境中厌倦了官场,但这种想法是不能直言的,因此只能以力不从心来申请辞职。我们不能不把这看做是一种幽默。
发稿编辑:水水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