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之中年危机
(2012-03-28 00:03:29)
标签:
杂谈 |
今年,40了,不折不扣的中年。
80年代的老电影《人到中年》,名字取的真好,印象蛮深。现在却只记得一个片名,内容记的不太真切,但那压抑和无奈的感觉却是留下来了。
记得当时的影评是说,这部电影是对文革的控诉。(小时候看过很多影评,第一是家里没太多的儿童读物。 第二是跟老爸的工作有关系,老爸是79年《电影新作》杂志的创始人兼编辑之一。 每个月新出的《电影新作》 就变成了我小时候必读的刊物。 我喜欢电影,但却不太喜欢影评,大多数的影评其实都是一群“事后诸葛亮们”的牵强附会。 当然也有少数的经典之作,还是值得一读。真正好的影评,其实都应该不那么围绕电影本身,有所独立发挥才好)。
经历了2011年上半年与毛毛,毛毛妈的分居之痛,9月份的健康危机后。
去年年底自我感觉似乎已经调整过来了,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欧债危机’了。
于是乎,报名安排了大大小小10多个展会(要绕地球飞三圈),准备在2012年大干一场。 没想到,新的危机又到来了,
老爸在年底查出癌症,而且还是晚期的。 这又是一场战争,与癌症的战争。
忙了三个多月,才算把情况稳定下来,理清了思路。
‘中年危机’这个词组是对我最近一系列接踵而来的危机们的高度总结——家庭危机,事业危机,身体危机。。。
《人到中年》中的压抑和无奈,现在我也充分的体会着。 唯一不同的是,我不能归罪给“文革”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其实无论是“文革”还是“改革”,对中年危机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中年危机,就在那里。
这是一个“人”的社会性问题。
到时候,他就来了。
如老子所言,”人之大患,在吾有身”。 无患也就无身,有身必有大患。 越是在乎自己这“身”的,越是有大患。
处理此身的办法无非二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
消极从来就不是我的选择。 而积极,是必须要充分的准备才可以。
现在必须要问自己“ ARE YOU R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