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某些行为需要深究一下

(2010-11-01 04:24:32)
标签:

杂谈

很多时候,毛毛行为可能比我们想的要更加复杂一些。

而我们有时却习惯用几年前的眼光看问题。 所以多沟通,多诱导,可能是一个好办法。

几个星期前,老师带毛毛去饭堂吃饭, 但之前由于跟别的班级孩子的饭卡混在了一起。所以在吃饭时候,没有把毛毛的饭卡拿出来。

于是毛毛就大哭起来。 尽管老师在之前跟毛毛介绍说,饭卡在别人那,会拿过来的。 并且把毛毛的饭菜都给他了。

但毛毛就是不依,端着饭菜,站在那里,仰头大哭。如何劝,都不听。

直到老师把饭卡找到后,在毛毛面前晃了后,毛毛才停止哭泣。

这点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上星期一见面是,我的解释是"刻板行为,一切都要按照程序在才可以'.

然而这两天我却有不同的想法,有时因为思维的惰性,我们通常只问一到二个WHY(为什么)。 

但其实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不应该少于3-5个WHY>

那接下去的:“为什么他一定要在这事上安装程序走?”

医生会说:“因为他没有安全感”。

'那为什么他在这事情上没有安全感?’

”是因为毛毛不信任,他认为这饭卡丢掉了, 或很他认为明天饭卡依然会没有”。

“所以他采用了哭的办法,迫使别人对他重视,从而找到饭卡?”

“但是他却不知道,尽管他达到目的了。但这件事情采用的方法,以及反应都过激呢?”

“那他知道什么叫做反应过激吗?”

“他是否知道但自己反应过激时候,别人会有何种反应吗?”

“正常反应应该是什么?”

。。。。。

其实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去问。

有时某些心理学的,或专家们只能给我们一个框架。

而如何把这框架里面的东西填满,还是要不停的问" WHY"才可以。 (这个WHY不但可以自己问自己,也可以问孩子)。

如有困难,可以给毛毛做一个辅导笔记, 把他的有关问题都记录一下,不停的用“WHY"的方式来解决。

在管理上,被称为”5W"法。

在孩子行为辅导上,也是有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