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画片与养殖鸡

(2009-07-15 22:57:40)
标签:

动画片

米老鼠

《猫和老鼠》

毛毛

中国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为了让毛毛兴趣广泛,我曾经花了很多心思来找动画片。家中的动画片是非常全的。

 

有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全套作品(几百部短片)

日本大师宫泽骏的全套作品(近20部作品)

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片(这20年的作品)

《猫和老鼠》的全套

《鼹鼠的故事》全套

《蓝精灵》全套

《爸爸巴巴》全套

《thomas小火车》全套

《丁丁历险记》全套

。。。。。。

 

当然其他热门的动画片,我们家也是应有尽有。

 

前些天在碟片市场逛,看到有卖早期的《米老鼠》,也就是20年代的那种黑白默片(没对话的那种),不知道毛毛看了后会觉得如何?于是就买了下来。

 

出乎我的意料,毛毛对早期的《米老鼠》非常的追捧。 前段时间毛毛随大流看《喜羊羊与灰太郎》,是看得几乎要出神经病。(现在国内的孩子都着迷这动画片),为了让他接触不同的片子,我介绍法国动画片《爸爸巴巴》给毛毛,(我认为该动画片更加具备想象力,喜羊羊有些模式化了,过分“快餐”)。毛毛现在对《爸爸巴巴》兴趣已经高过《喜羊羊》了。(问他,喜欢哪个?他说<爸爸巴巴>,不得不承认法国人的创作能力)

 

为什么早期的《米老鼠》对毛毛有这么大吸引力?过去动画片,无论是画面的精细,还是配乐音效跟现在的动画片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新”。

 

上世纪,20年代的动画片新在哪?仔细看来,就发现有大量的情节,动作设计都是来自生活中的。 现在的动画片,包括迪斯尼的现代经典动画片,都还是过分讲究视觉冲击,情景设计也比较模式化。其实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如同现在热映的《变形金刚2》,有影评家已经使用“景观电影”这称呼,也就是只讲究视觉效果,编剧再差,再不合理都无所谓。

 

看二十年代的米老鼠,可以发现迪斯尼先生(应该是他本人设计的吧)还是花了大量的功夫在动作设计上,在动作上的噱头以及大胆远远超过现有的迪斯尼作品(目前还保留此类风格的应该就是《猫和老鼠》了)。 而在早期的米老鼠也有一个对头,是一只猫(不过是拟人化的猫,当然米老鼠也是拟人化的)。 早期的米老鼠对头似乎过多了,造成每一集的设计难度都比较大。我很怀疑,《猫和老鼠》的设计灵感也是出自《米老鼠》,这样安排,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的在“天敌关系”上做文章,但坏处就是容易格式化,简单化。

 

在90年,与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万籁鸣(1899-1997)有过一次聊天,当时我与他孙子在一个班级,都在学习动画片设计。作为祖师爷,万老可能觉得还是有必要指点一下。他谈到:“你们还是要学会观察生活,这是画好动画片的基础“。 问:”如何做?” 万老回答:“工地是个好地方,机器是如何运作的。 工人如何做动作,你们都可以好好观察。。。”

 

很可惜,当时中国动画片震荡很厉害,我们那一届转行的是最多的,20多位同学几乎全部都转行了。。。

 

然而万老当时的教诲我确实铭记在心,观察生活,才能更好的创作。因为只有观察生活,才能产生自己的想法。 但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想法却不是那么的重要。而所谓的模式化,规模化反而是商业化社会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可能当一个行业变成一个产业后,上万人要在那当中找“食”时候,快餐食品就是一个必然选择?

 

但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尽管大家习惯吃养殖厂出来的油炸鸡,但还是不能否认“本鸡”的营养价值高。 对毛毛这种还没被模式化的孩子来说,依靠直觉就能发现20年代的〈米老鼠〉好过现在的动画片,也算是人类对创造性的一种天生接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毛毛的被欣赏
后一篇:家庭老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