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的农夫与蛇
(2009-03-26 21:01:10)
标签:
杂谈 |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时候,觉得这农夫真蠢。大了后,才发现农夫其实是很无奈的。
一朋友,归国华侨,知识分子,回国后开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出口生意做的很好,但在海外的时间,呆太长了(兼书读的太多了),在处理公司员工的问题上,接连被人算计。
大概四年前,他的一名员工向他借25万元,用于买房子。考虑这是一名老员工,他就借了。没想到,钱一到手,那员工立即辞职不做了。而且伙同公司其他一名员工,另外开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公开抢他生意。当时我说:“你必须要告他呀。”朋友犹豫道:“是我创业时期的员工,他也挺辛苦的。这么多年下来,我还是对他有感情的,算了。”
就在上个月,他的另外一名员工向他借7万元,也用于买房子。由于前车之鉴,本来他非常犹豫的。但后来还是借了。没想到,如出一辙,拿到钱后,该员工立即失踪。同时失踪的,还有公司配发他的笔记本电脑等。我一听,就说:“他在学样呀,主要是你第一次没处理,所以他们认为你好欺负。”
朋友也在扼腕,说道:“我一直将公司的人当作自己家人看,给的薪水也不低呀,我帮助他们,本也不求回报的,为什么这样过分?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好愚蠢”。
上个星期,我自己也遇到了类似事情,一个宁波老板,请我帮他一个忙,涉及到财务上的事情。当然我是比较谨慎的,跟他约定了一些条件。当时他都答应,但事到临头,却唧唧歪歪很多麻烦。我一直强调“不妥当”。但他却一再的不理不睬,强迫我去办。(是有一些风险的)。到后来,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他要我帮忙,还是我要他帮忙。 最后我很强硬的跟他说:“不行,你太麻烦了,我不愿意帮你。”然后,将这人列入交往的“黑名单”。 因为我怀疑,他可能有算计我的可能。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人,假借“要别人帮忙”,却做一些算计人的事情。而这些人,由于都是熟人,所以可能更加具备欺骗性。 如有时一心软,就变成“农夫与蛇”的故事了。
然而,这与一切为钱看的社会风气有关系。如我公司的产品都是有专利的。在宁波一带,有一些工厂在仿。其中一家做的更加赤裸裸,所有细节完全一样。发了律师函,一点用处都没有。 一次与宁波朋友谈到这事,我说:“再这样,我要去这公司,当面质问这老板,看他丢不丢脸。” 我那朋友看着我笑道:“你也太幼稚了吧,在我们宁波,这些老板,只要是为了钱,哪怕是卖老婆孩子,都不觉得丢脸,你这点事,算啥。。。”
追逐金钱,确实是一场精神瘟疫。现在的传染面是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