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流气
(2009-02-06 11:44:21)
标签:
烟花流氓土匪大胖子人眼珠上海杂谈 |
春节期间,到上海朋友家拜年,一位从小到大的哥们。
“朋友,侬放的烟花将我家玻璃炸碎了,不要再放了,可能会着火的。”
这哥们脑子很活络,胆子也大,在上海滩的社会关系比较好。尽管脾性与我相差很大,但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哥们,(过去的同学兼邻居)。尽管之间有很多谈不到一起的地方,如我觉得他“过猛”,他认为我“过闷”。但大家都相互理解,所以,20多年来的交情,就这样累积下来了。
闲聊时,知道这么一件事:
大年夜,放鞭炮,他楼下一邻居,放了几个大烟花,其中的一只竟然将他家的玻璃窗给震坏了。一看,他们还准备接着放。赶紧下楼交涉。
“朋友,侬放的烟花将我家玻璃炸碎了,不要再放了,可能会着火的。”
没想到,那人眼珠一翻,说道。
“哪能,我放烟花关你什么事,你家着火,我大不了赔你钱。让开!!不要防碍我放烟花。”
朋友听了后,一笑:
“你这么喜欢放烟花,那好,我帮你一起放。”
说完,就上楼去了。
刚上楼不久,那人却上楼来赔礼道歉,并赔了200元的玻璃钱。
原来,朋友反应不寻常(即没打,也没骂,也没缩头,还笑嘻嘻的),那人觉得不对劲,问了一下保安,保安跟他说:“你去惹那大胖子(朋友很胖)?当心点,那胖子养了一帮捡垃圾的外地人,要弄,你弄不过他的。”
(这故事是,我朋友5年前,做生意,但败了。东山再起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一次倒垃圾的时候,看到一个经常在楼下检垃圾的中年人,问他一个月能捡多少钱,那人说,800多。然后朋友就说,你不要捡了,跟我,一个月给你1500元。
因为朋友的生意有很多是在市场中搭临时摊位,需要体力劳动者。所以有时忙的时候,通过那捡垃圾的中年人,可以临时找到一大堆劳动力(都是捡垃圾的)。
平时,朋友在他们小区,也经常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对我来说),如本带阁楼的住房,他活生生的违章建筑,在顶楼又盖了一层。(用钢筋水泥)。别人还拿他没办法。
这些“业绩”,保安挺清楚。
保安当时就对那人讲:“当心,那大胖子叫捡垃圾的,往你家丢炮仗。”
我听了后,对朋友说:“你的牌子做出了,大家都知道你这小子会阴人。也就没人敢惹你,你倒是“不战而曲人之兵”呀”。
越大的城市,越容易出流氓,上海滩的流氓,可能是全国最早的,成气候的流氓。中国过去的传统,是出土匪,而不是流氓,如牛二般的流氓最终都是被杨志般的土匪给杀掉的。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匪的空间在缩小,而流氓的空间却在扩大。
有人说HIP-HOP是美国地痞的舞蹈,核心就是流气。在上海,流气也在扩大。离开上海到杭州有12年了,其间大多时间还是在乡下度过的。有时回上海,一时半会,还真适应不了。
一次在人行道上走路,一辆自行车差点撞到我。当时在打电话,也没睬他。本也不期望有道歉,没想到,那人还停下来,回头骂到:“册那,那能走路饿”。我挂掉电话,一下还没反应过来,许久,有了一丝熟悉感,“回到上海了”。
回到家中,正好听我太太在抱怨,她刚才在家乐福,要秤东西,售货员却与别人吹牛皮,等了许久,不见对方反应,太太说道:“请帮我称一下”。不料,售货员回头,大骂:“拧不清,没看到我在跟人说话吗!!”。回来太太很委屈,我想了一下,说道:“因为你没有正确的使用上海的说话方式,在上海,你应该用上海话,很不耐烦的,甚至带点训斥的口气,与她说话,才会得到正常回应。千万不要用“请”字。”
太太不解道,为什么会这样? 我说:“在上海,不带点流气,很难在市井中生存。为什么?可能是上海的传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