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餐馆本地菜服务员奴才厨师中国 |
中国饮食源远流长,菜系之丰富是举世罕见的,开中国餐馆是海外华人重要的谋生手段,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但奇怪的是,大多餐馆都是中低挡的,很多店的菜价都只比快餐店稍微贵一些。
刚出国时,就发现中餐馆的生意大都比较冷清。至今还记得,第一家在国外就餐的中餐馆是德国科隆的一家店,做的非常糟糕,服务态度也比较冷漠。厨师的水平最多也就烧烧家常菜,饭做的还是夹生的。在美国芝加哥唐人街就餐的经历更加糟糕,难吃,服务差就不用说了,临走,我们留了10%的小费,还被服务员追出来说,小费太少,至少要20%,指责我们大陆人不懂规矩等。。。当然这都是10多年前的事情,现在随着移民潮,很多高水平厨师到了海外,根据一些朋友反馈,德国科隆厨师水平上升了,美国中餐馆对我们大陆人态度好了很多。。。但如我一人出差的话,往往还是选择本地餐馆的本地菜。一来是原先中餐馆给我印象太差,二来发现,吃本地菜,是了解当地文化非常好的途径。
去过不同风格的餐馆后,再回头看,为什么中餐馆很难成为顶级餐馆?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我之前的经历,如烧的差,服务不好。还有一些,如中餐馆比较嘈杂,西方人对东方菜系不习惯等等因素。
以上问题都好解决,但要成为顶级饭店,我认为,有一点中餐馆是非常难做到的。
那就是服务员的气质。
有一年在LILLE拜访客户,(LILLE是法国边境的一座小镇)。晚上与客户在一家法国餐馆就餐。给我们服务的法国小伙,面带笑容,动作娴熟,充满活力,不卑不亢,同时又非常重视我们就餐感受,在被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心情都非常愉悦。这是一个平等沟通的过程,这感觉很难用文字表达。(如同英国管家式的服务)。
相对我在国内中餐馆的经历,是迥然不同的。在国内要么受到的是粗暴的(态度恶劣的,通常在小餐馆),要么是冷漠,木呐的(只是上菜机器,通常在中等餐馆),要么是谦卑的(如跪式服务,在高档餐馆)。
有时想想,其实这种英国管家服务是需要某些文化背景的。食客不能认为自己是“皇上”,在服务业有一句口号,“顾客是上帝”,但可惜我们不是基督国家,很多人并没接触过基督,误认为上帝就是皇帝,上帝是严厉的,但同时也是仁慈的.
在中国餐馆,经常看到顾客训斥服务员,有“我花钱,我老大”的感觉,这是“皇上”的感觉,不是“上帝”。
在这种交流下,付钱多的,对方就变成了奴才(如高级餐馆)。付钱一般的,就木呐了(为了一口饭,没办法)。付钱少的(粗暴了,老子不做你这生意)。
从服务员来说,不能认为自己是“卑下的”,这只是一个职业,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人格。职业就必须有职业道德。(在中餐馆,据说去了厨房,人都不敢就餐。卫生做的很差。甚至当服务员与顾客有矛盾时候,私下在上菜时做手脚,那就是一种变态了)。怀着“卑下的”心理,也会出现三中情况,真的卑下了(头低着,做下人,奴才),
冷漠,麻木了(命苦呀,还不是为那些钱,对工作本身没兴趣),反抗了(看老子这么对付你们)。
如心态不调整成正常状态,中国餐馆永远也不会成为顶级餐馆。但要调整好心态,可能需要努力的,也不完全是在中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