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上海一直绵绵阴雨,时大时小的,市场有比较冷清,有的就是各家聊天-换着花样叫外卖-斗地主-放各种过时的的音乐-总之无聊透顶,估计已有多个斗地主高手产生了。我没他们的这种消磨时间的精神,身体也总有些小恙,报上说常有小恙不会的大病的,不知是否确切。一样待换花样叫外卖后,启开电脑,写些自己想说的,前两篇的文章自己觉得不够顺,也可能写深了,不好懂,其实也就是对自己思想的记录而已,有可能已有看过觉得不快的人,但请放心,只是个人想法,并无所特指对象,也并不说明我自己就是怎样或高或低在此卖弄辞藻。觉得还是写下去的合适,博客既是我的记事本。

春晚过后大部分的网页头条(文娱)-都是关于小沈阳的,都已快压过其师赵本山了,点击率“老高了,哇哇地高”,我就是这点特殊,呵呵,我什么都看,都关注,觉得知识多了对花艺有帮助,很快就出现了有关春晚主持董卿的晚装是仿制了某品牌的款等,据说这个叫郭培的女设计师是中国业界的大牌人物,不清楚她会做出这样的来,关注下也看出问题的所在,我所爱的花艺界嘛一直就是如此的,相信这不用我说,看出问题的也非我一个,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了,都会浮出水哦,上一篇的第四段说得既是,我不知道多届花艺大赛提倡的是什么,选手掌握的是什么,各地的教学培训的方向是什么,从业者想的又是什么,答案都知道,所以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加问号,淡化一下了,归结起来就是业者缺乏正规的美学知识,没有把握何来创意,长时间地一种思想---拿来主义,创什么作呀,找几本书仿两个,便宜点特给钱就行等,还有在什么样的活动中都可以听到“厉害!哪又咋地!我不是还能全部给做(仿)的出来,有啥就这两下子的”。
记得有作家就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且这句是名言,那么说归说,可有那个作家真的去抄了吗?爱情小说都明白,是人类生活深动写照,这样的小说至少现在没发现有相同或类似的,如果真的有那么后写的那位“必死”,齐白石也讲过“学我者昌,像我者死”,这个不是“咒语”,而是哲理啊!这个道理懂的人没有吗!就在几天前一大型花艺网有致电我,表示---有人在其相关栏目上传“自己”的作品,让眼尖的网民发现,其似乎全部利用别人的作品,那人煞有介事地进行了回帖,意思是大家共同提高••••••这类的。
不得不说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去年的周老虎就是最亮剑的例证,想问下为什么就不能够自己掌握发现尝试新的哪,干嘛要搬别人的套路?不知那时起任何一届花艺展中都是绑得了·编,编的了·捆,捆得了·贴,贴得了·粘,粘得了·串,串得了·挂,挂得了也织完了,最后吊上就是作品了!致使一般观众以为是进入了编制品展示会,呵呵没法说了,有几个人是从一种简单的练习起家的?以最直接的话说---人云我亦云,这句话的经典意义在花艺界最为时尚(一点不过分),行业的导向,社会的需求,从业者的进取心,对艺术懒散的追求,较低的文化观念导致对于理论的不消,花艺自是上不了台,是正常亦不正常。
本来想今天一文可以结束的,现在好像还得续上一篇啊,呵呵••••••


续篇待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