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与精神生活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绿色,喜欢在阳台上种点绿色植物,喜欢在房间里摆点插花或盆花。确实,在书房里看书累了,捧杯热茶去阳台透透气,晒晒太阳,身旁的绿植不但养眼,还给人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逢年过节,房间里收拾得再干净,如果不摆上插花或盆花,总会觉得房间里少了点什么,只有摆上花草后才有完美的味道。吃饭用餐时,眼神偶尔接触到插花或盆花,心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看电视时,身旁飘来的水仙花香让电视画面都变得灵动起来。是啊!热爱花卉,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多的是体现了心底里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造物主设计的花型和颜色搭配的赞美和惊叹!
近日,刷到马未都先生逛北京花市的视频。马先生是古董爱好者和鉴赏专家,没想到他也喜欢花卉,而且将这一喜欢花卉归入“精神生活”的范畴,大大提高了喜欢花卉的层次。细思马先生的“精神生活”定义,挺有道理的。尽管绿植,盆花和插花都需要花钱购买,也算是物质生活的层面,但花卉不是食物,人们喜欢它们,是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和对大自然环境的留恋,是人类绿色基因潜意识的流露,是人们休闲生活绝佳的标配,妥妥的一种“精神生活”。
前几天刷到一个卖花者的视频,他正在将卖不出价钱的蝴蝶兰折断然后扔进垃圾桶,看了让人心疼。鲜花的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开心,让人们找回一点大自然环境的感觉。卖花者为了维护花卉的商品价值和往后的花卉市场,重复了“倒牛奶”的行为。是啊,精神生活很容易受制于物质生活!例如,走近花卉市场,你就会发现,同样是绿植,同样是鲜花,却会因价格的贵贱而贵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兰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符号,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无人自芳”体现了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清高,清雅和清纯。兰花,特别是国兰,那细长的绿叶,那飘逸的花香,也确实没有辜负古代文人的信任和宠爱。风云变幻,曾几何时,兰花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中外皆然,花卉商人竭尽所能挖掘兰花的超额价值。看着兰花市场上那些令人咂舌的天价,作为曾经的植物科研工作者觉得匪夷所思。国兰、洋兰的种植养护多么不易,天价购回的兰花也许就开那么两天!真是卖花者开价有多大胆,买花者掏钱就有多潇洒。有位朋友一语中的:天价兰花成了暴富者的标配。
守住本意,守住底线。随便一盆绿植,随便一瓶插花,随便一朵鲜花,都可以寄托人们对绿色的喜爱,对大自然神奇的感慨!我就不信:实诚会敌不过虚荣;知识会输给愚昧;精神生活会输给物质生活。我相信,随着生产能力逐年提高,市场物资日益丰富,人类素质不断进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比例会趋于更加合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绿色要求,对住宅的绿色美化,将导致花卉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025年1月3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