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知识/探索艺术构思心理机制 |
分类: 文墨纵横(原创) |
★情感则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则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娉婷少妇未关愁,清夜琵琶上小楼。裂帛一声江月白,碧云飞起四山秋”。这里“江月”与“碧云”都成为富有表现力的事物,整个空间都表现了音乐的色彩和情调。 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曾指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作一般都从这种情形开始。
★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节制动力的规范,两者都不可缺少。要使艺术构思顺利进行,需要很好地调节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在文学创作时,没有感情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像力的负作用 ;失去理智而徒有感情,感情也有将创作者推向不知所往的可能。
[五]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潜伏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些压抑而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这两种心理能力共存于艺术构思过程之中。意识对无意识起着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二是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无意识的活动程度来源于意识;无意识中材料的安排和组合方向也靠意识指引)因此,意识在艺术构思中虽起主要作用,但无意识却承担着大量工作。不承认意识的主导作用,将走向艺术构思不可知论,而不承认无意识的深层加工,又可能将艺术构思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