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奢侈叫星空

(2024-10-24 08:42:24)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滁州日报2024年10月24日http://szbk.chuzhou.cn/czrb/pc/content/202410/24/content_121691.html
有一种奢侈叫星空

蒋 林

       因为一个召唤,又一次踏上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这个召唤是:走!一起看星星,一道看风景。

       夜色落在琅琊山。南天门的琅琊阁前,灯火辉煌,场面隆重,一场星空主题活动的开幕式正在进行。在灯光下谈论星光,想必山上的岩石是会产生冥想的。

       这山古名摩陀岭,因西晋琅琊王司马睿驻兵于此,故得现名。曾经江湖偶遇路人闲聊,说家乡有个琅琊山,每每被误解是出过五壮士的狼牙山,只好多费口舌,从电视剧《琅琊榜》到中学课文《醉翁亭记》,如此讲解一番才好。电视剧让人记得明星的光环,古文名篇则让人涌出“观止”的 景仰,那是文化星光,辉映和滋养着国人的心灵。

       在自然星辰和文化星光的名义下,山中岩石的记忆一定会被唤醒的。除了欧阳修,唐代的顾况、韦应物,宋代的王禹偁、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阳明,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教育家,都曾在滁州留下足迹,并作诗文以记其胜。其人其作早已化作山中流泉、谷里清风。

       久居城垣之内,有一个现象很容易成为话题:你有多久没见到星空了?

       这是一个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活动的参与者之一说:在都市,不走出城区,是很难看到星星的,有一次见到高空有闪烁,仔细一看原来是飞行物航灯!另一位说:早些年就发现了这个物质社会进程中的问题,所以才有《请不要打扰黑夜》这样的文章,吁请人们关注和思考。

       夜晚聚会的这个活动,可以视作是对这个话题进行的延展,也是对一种吁请的恰好呼应。开幕式结束后,灯光熄灭,琅琊阁卸下妆容,回到自在的剪影之中,星空蓦然降临山头。于是,滁州的夜色,俯仰都更有看头了。

       一夜无梦;或者说,有什么断断续续的梦,也都被看星星、看风景这样的念头所缠绕,晶莹而朦胧,却不甚清晰。梦就是这样的,譬如星空的一个一个星座,需要想象的连线才能够成立。如果说那晚的琅琊阁是一颗星,那么后来要走访的醉翁亭、南京太仆寺、吴敬梓纪念馆,则是滁州天空的另外几颗星,都很明亮。

       醉翁亭因文著名。像“环滁皆山”“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蔚然深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及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词语和短句,原本是你心里有、笔下无的,却又因其独具的魅力而被你熟知熟记,最终融化在血液里,铭刻在骨头上,成为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张口就来。

       这便是源头,是活水。这些好词佳句,仿佛这座名亭的石木构件和青砖黛瓦,不仅把醉翁亭装点得秀美怡人,更让一篇美文成为经典,哺育后世。

       南京太仆寺是明朝的官署名,官署南京,地置滁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曾在此任太仆寺少卿。在滁期间,王阳明授徒讲学,传播他的哲学思想,与滁州结下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南京太仆寺景区紧邻琅琊山,近旁有传说中的朱元璋祈雨之地龙潭。这个所谓的龙潭、柏子潭,实际上是汉代开矿采铜留下的洼地(当代滁州铜也曾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一)。欧阳修知滁时,曾作“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的诗句。这么一看,南京太仆寺就不仅仅是个单纯得让人饶有兴趣打探的旅游景点了,它也与汉、宋、明的历史文化颇有勾连,是一缕独具魅力的星光。

       从滁州到全椒,二十多公里;从欧阳修到吴敬梓,却隔了好几百年。

       吴敬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大星。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与读完《儒林外史》全书的人相比,读过《范进中举》的人大概是多的,然而,体会过“中举”心态的国人,大概会更多。被讽刺的是一种不良的文化基因;也可以理解成,是滁州籍作家吴敬梓与他的著作之光,在照明和矫正着后世读书人的心态。

       在纪念馆听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的“轶事”——为了暖足,这个潦倒的书生围着南京城小跑。心想,在暗夜冷风中,先生的心里或许是有星光的。又看到从最早的嘉庆年间的手抄版本,到最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插画通俗版本,一时感慨,为之动容。

       江淮分水岭有一座典雅、含蓄、丰富的吴敬梓纪念馆,就像我们的上空有一个可以仰望和品味的星座。

       从人文的星座下出发,沿着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进入丘陵深处。是夜,阴云密布,大雨即至。刚在居所入住,雷霆暴雨便在室外叫板了。位于南谯区的九天峰风景区,似乎不想以真容示人,万亩生态林、千亩竹海、百亩果园,以及活动参与者格外想在山区观赏的星空,都被风雨雷电遮掩。但是,倾盆大雨冲不去神聊星星的兴致,隆隆雷声也无法制止关于捕捉美妙星光的探讨和交流。深邃、浩瀚、神秘和未知这些字眼,在一行人心里产生的向往,岂是一场突如其来便能扰乱?

       次日上午离开九天峰时,还是天阴地湿,风景道上的红黄蓝三色交通线却是鲜艳夺目。沿着这条“彩虹”,车辆驶入了定远县境内。定远有丹霞,安徽省唯一。

       今年是定远县建县一千五百周年。这个县名之前,叫阴陵、叫东城、叫曲阳。出过不少栋梁之材,有文有武,譬如鲁肃,譬如戚继光。定远出人才,也有独特的文旅景点。大横山红石峡的丹霞地貌适合雨后和雪后观赏,昨夜的定远县也落雨了,所以这里显得格外艳丽。以丹霞地貌为背景拍出的照片或视频,肯定是出彩的。

       车辆从彩虹道下来,停驻凤阳县城,仿佛一只从丝绸缎带上滑落下来的甲壳虫,我的感觉是懵懵懂懂的,是舒舒服服的。

       凤阳是帝星升起的地方。明皇陵是帝星缔造者的安息地。

       品咂大明《御制皇陵碑》及碑文,许多人有好感。碑文是朱元璋亲撰,大部分内容都是追忆父母家事,人之情愫氤氲于字里行间,而个人的丰功伟绩部分占比较少。这很少见。

       凤阳县与定远县不仅县域相连,历史渊源也很深厚。朱元璋是皇帝,朱家江山从开朝到结束,定远的将与相始终都是在场状态。早期的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冯胜……中期的戚继光、张居正……晚期的黔宁王家族(即镇守云南的沐英世代),明朝的天空下,定远籍星辰多达数百颗。

       这要是从当年的中都城城墙上仰望,一定是凤阳以南的星宿密集,那片夜空之下,正是定远古邑。有人玩笑说,倘若朱元璋没有罢建中都城,那么今天的定远该是位于“五环”的位置上了。

       天黑了下来,一场“星空夜话”也在城墙下进行。众人喝茶聊天,拿起话筒说各自感受,多有心得。有一刻,我走了神。我想起前几年写的一首诗:“文气在丘陵上氤氲,诗词文章如薄雾缭绕山河,如文曲星播撒香茶美酒。”

       韦应物、欧阳修、王阳明、吴敬梓……徐达、汤和、蓝玉、冯胜……那么多文曲星和武曲星先后下凡,款款来到江淮分水岭,留下各自的璀璨星光,人文星光。这实在是皖东之福,滁州之福。

       而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专业团队研究表明,皖东丘陵是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观星带。坊间有一个观点:乡村是奢侈品,乡村的星空是极奢品。以这话为参照,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上,一起看星星,一道看风景,该是何等级别的奢侈品?我爱这一种奢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