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黔宁王遗训的理解

(2023-02-03 10:28:58)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在江湖
《滁州日报.定远新闻》http://www.dyxwszb.com/Article/index/aid/7421727.html

我对黔宁王遗训的理解

蒋林

       众所周知,铭有“黔宁王遗训(记)”的金牌,出自明朝定远人沐英的家族墓葬;金牌上面的铭文是:“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诫之。”应该说,这块金牌铭刻的内容是浅显易懂的,但其语气是郑重严肃的、不容商讨的,呈现出长者对后辈谆谆告诫的口吻和神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家族遗训带有明显的封建气息。遗训中所称的忠心,是对封建皇帝个人的忠;报的国,是明朝朱氏家族的国;事的上,是朝廷官僚体系中的逐层上级;处的同僚,也是等级制度下的社会少数人群。因此,这个遗训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遗训的文化价值并不囿于封建社会,它所具有的与传统儒家学说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文化特性,不仅很好地解密了沐氏家族良好家风形成和传承的原因,而且对于今天的干部廉政教育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定远,可以汲取和借鉴这个遗训中蕴含的有益成分,古为今用地把它当作廉政教育的一份乡土教材。

       首先来看“忠心报国”。无论是明朝黔宁王遗训中的忠心报国,还是宋朝刺在岳飞脊背上的尽忠报国,在今天,我们大抵都可以将此理解成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大道理。对于行政体系中的官员和干部来说,爱国主义具有统领三观、净化灵魂的作用。从许多落马的官员和干部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有的现象,那就是理想信念的丧失。这当然与个人的政治素养和人生境界有关;细察起来,也与小道理盛行、大道理衰落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从极左的政治氛围中解脱出来,在世俗温情的抚慰下回归正常的生活,性情得以释放,身心获得滋养;于是,接地气、近民情、说人话、烟火味的俗世小道理,逐渐成为大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乐于接受的生活之道和生存之理。小道理弥漫于世俗生活并不是一件错事;错的是一些官员和干部,渐渐地把世俗小道理,当成自己为官从政的供职大道理,将追逐个人利益当做价值观的首选,使得认知越来越狭浅,眼界越来越狭窄,格局越来越狭隘,这就为犯错和犯罪埋下了祸根。反观封建官僚系统中的沐英,能够用忠心报国这个大道理来训诫子孙后代,可以说是在家族中确定了一个立意高远、境界宏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引领沐氏一族,在二百多年的明朝风云中,始终处于优质家族的行列;而当家族中出现极少数败类的时候,沐氏族人不惜将铭有先祖遗训的金牌,随获罪之人葬于地下,以此希望达到训诫罪恶灵魂的目的。应该说,这种不能爱国便是叛国的极端认识,和随之而来的严厉惩处,虽然残酷,但也的确确保了一个家族良好家风的长盛不衰。这对于今天的廉政教育和反腐败斗争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人尚且能够以朴素的忠心报国的认知来建设家风,今日为官从政者,当以爱国主义大道理,以高屋建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不断淬炼个人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升和拓展对于信仰和事业的认知水平。

       其次,来说说“勤慎小心”“谦和为本”。黔宁王遗训中,事上和处同僚云云,可以视作一种仕途的道德约束。勤勉谨慎,小心翼翼,谦虚和善,这些训谕,是沐英长期在险象环生的封建官场,以一己所得而传之于家人的为官和为人的经验总结。我以为,把这些训谕放在今天的廉政教育中来审视,仍然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甚至可以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今天的官员和干部,在工作中面对的人群,不仅有条条块块、逐层逐级的上级和组织,也不仅是同级同层的各种工作性质的同事或下级,更重要的对象,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基层群众和普通百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所有官员和干部,在工作中,无论是面对上级、同僚还是基层群众,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健全的道德人格。其中,健全的道德人格,决定了官员和干部对待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态度。“勤慎小心”、“谦和为本”的沐氏家族遗训,狭义地看,是“事上”和“处同僚”,面对的是特定对象;而广义地去理解,就是对为官从政者的基本素养所作出的道德要求。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某些官员和干部,实在经不起这种道德要求的检验。在我们的经验中,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形不是一例两例;行政运作中的中梗阻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也不时在反腐败斗争中被清查出来;因此,对于政治肌体进行纪律和法律的综合治理,是有着其紧迫性和持久性要求的。

       对于已然揭露的腐败分子,当然不需要回避“重典”和“猛药”,而对于为数不少的庸官、懒官、乖官、巧官来说,经常性的纪律约束和官德警醒则不可或缺。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黔宁王遗训,我觉得,“勤慎小心”“谦和为本”的字面意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更多的道德警示,对于廉政教育背景下的官员和干部来说,不啻是一味大有裨益的政治素质滋补品。

       黔宁王沐英是明朝优秀的官员,也是支撑起定远作为将相故里名号的重要成员。他的历史贡献早已载入明史,但他铭刻在传世金牌上的家族遗训,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评估。简而言之,这个遗训的初衷是要形成沐氏一族的良好家风,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其内容因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一脉相承,因此,黔宁王遗训也就有了值得推广的公众化意义。而当每一名官员干部乃至普通群众,都能从建设良好家风做起时,不同领域的政风行风及社会风气得以净化和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以恢复和形成,就不会是一种奢望。

       希望黔宁王遗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能与时代接轨,能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地进行勾连,能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实现同频共振。倘如此,则是定远本土文化遗产重现活力的一件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