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肖岗行

(2022-07-28 08:51:17)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滁州日报http://szbk.chuzhou.cn/czrb/pc/content/202207/28/content_73890.html

肖岗行


蒋 林

 这次来肖岗,是应邀专访。肖岗村在出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觉得文化建设也很重要,就约请县里的文化人“下来”,走一走、拍一拍、聊一聊,把肖岗的文化气息调制得更浓郁一些。肖岗人的新追求,就是想以文促新,让这个古村落“宜居、宜业、宜游”。

 肖岗的古村落一说,源于这个行政村的安子中心村。安子之名,是从南北朝梁置的安州旧称演化而来,而安子西北数里是东城遗址,东城为秦置,古旧氛围隐约可感。安子存在久矣。安子与肖岗合并后,村名为肖岗,于是,深厚的历史也一并归纳,称之为古村落,并非虚言。

 不过,肖岗人并不躺平于“古村落”这个噱头十足的名号之中,他们给家乡赋予了一个很有点新潮的“网名”:小月山冈。对,就是把肖岗二字拆解开来。这一拆,就拆出了清风明月,拆出了山岗田畴,拆出了悠悠新意。纸面上的这个新词,让人浮想联翩。

 夏日的骄阳网罗大片丘陵,放眼一望,可以说是没有一种植物敢不绿,没有一片叶子或一根草茎敢于慢半拍;好像绿得不够或是慢了半拍,就是辜负。走一走、拍一拍、聊一聊,在广泛的绿野背景下,人显得很愉悦,午收后的田畴和盈尺高的稻田,显得很轻松。

 肖岗的居住环境不丑,联排别墅铺展开来,从航拍画面里看,实在是排场。我曾进入过一家村民别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量得比较仔细,知道它的宽敞、明亮及软硬件设施,一点儿也不输县城。这一次,我进的是岗何村民组的一家平房院落。平房是新的,堂屋与东西厢房大小共有十来间,往三面一撑,就把院落撑得很阔绰,院落里就能盛放许多许多的阳光。院落一角有个预制痕迹很重的大盆景——说实话,如果单独把它提溜出来看,我是看不上这种工艺品的;但当它与越来越好的农家居住环境组合在一起时,就显出一点洋气来了。这家门前还有个满满的花池,里面都是凤仙花。这些花长得健康,长得欢快,长得毫不自卑,煞是可爱。你走进这家门,它们笑盈盈看你;你走出这家门,它们也是笑盈盈看你。你对它们拍照,它们把健康、欢快、不自卑都展示给你;你若露出嫌它们土气的神情,它们就会在微风里一转脸:你爱看不看,人家又没请你来看!

 岗何村是岗地上的村落,村道有起伏、房屋有错落,显得蛮有韵味,颇具美感。我转了转,看了看,又想了想,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环境卫生。环境卫生问题能在农村解决,新农村之新才能露出亮点。这个关键,放在北上广是成立的,放在岗何村,也有同样之理。

 从岗地下坡,车辆朝墩子王水库驶去。光线在车窗上折射、反射、漫射,给予的沐浴真是慷慨大方。不远处,有大片水域横陈,天上的云朵停驻在水域的上方,大云朵紧紧地拉着小云朵,仿佛一不留神,那些小家伙就会跳下水库肆意戏水似的。我在想,要不要跟神仙说一说防溺水的事情呢?

 墩子王水库是“一锹一锹挖出来的”。丘陵地带,分水岭上,乡村到处都是水库和坝塘,命脉嘛。这个不稀奇,稀奇的是,墩子王水库1959年动工,1979年才“基本结束”(见95版《定远县志》),二十年建成,这让人有点惊讶。从肖岗人强调的“一锹一锹挖”的语气中,我能感觉到当年这个水利工程的不易和辛苦,也想到自己曾参加过城北水库建设,真的是一锹一锹挖、一担一担抬……当年,我才上初一。

 眼前的水面覆盖了过往,故事都在水下,水上是明亮、是辽远、是豁然开朗。我就想,乡下有那么多水库,能不能因地制宜,把水库的旅游附加功能开发出来呢?

 说到旅游,肖岗还是有些资源可以拿得出手的,沈湖村民组的沈仁墓便是其中一处。沈仁,是此地走出去的明朝封疆大吏,从草莽到将军,有始有终、有故事有传说,这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推广点。县内像沈仁墓这样的明代遗迹还有多处,我觉得,这些资源如能与滁州境内其他县市区的明文化场景整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明文化走廊,其旅游价值当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沈仁墓被一片树林遮掩,若不是当地人带路,还真不好找。2004年,盗贼找到这里,偷走了一座石像生文官,不过,很快就被追回。追回倒是追回了,追回的石像生至今还存放在另一处尴尬的地方,未能归位,也不知道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如今的神道上还有一些石像生,看起来能修复。就想,哪天沈仁墓及其周围环境,能够恢复出基本的形制就太好了。不仅对于肖岗村来说是好,对于全县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来说,也是好。在我看来,这等好事具有示范性。

 而眼前,肖岗村已然做的一件事,就很示范,那就是为村民老贾设置了一间工作室。老贾喜爱文学创作,擅长写新诗,发表了不少作品,发表的档次和受到的评价也不低,是“定远县农民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这样的写作者,四乡八邻都有,但受到如肖岗村这样重视的,唯此一家。老贾在宽敞的工作室里读书、写作、研习书法,也参与村里的文化活动,生生把一个文学梦落实在现实中,既体现了自我价值,也实现了社会价值,我看蛮好。我觉得尊重才华,给予才华一片施展的空间,是需要心胸和格局的;有了心胸和格局,才有可能务实创新,造福一方。当然,老贾也该好好“工作”,把诗写得更好才是。

 肖岗村的这件事,做得漂亮。

 车辆在丘陵上兜兜转转,歇息的麦地和蓬勃的稻田在夏至后的强光下亮得晃眼,仿佛梵高的某一幅画。农业的背后是什么?是自足自满的田园生活,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愿景。从今日这一趟行程来看,肖岗人距离这个并不奢侈的目标,似乎已经不太遥远了。

 小月山冈,这个静美的境界似乎特别适合向往,适合意欲超然于物外的某一时刻,一边小酌,一边遐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