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散文随笔 |
老岱山,当然是山。
也是地名。叫过岱山铺,也过叫岱山保、岱山乡、岱山镇。现在准确的名称,叫岱山社区。
说的是山。岱山主峰海拔三百四十七米多,是定远境内最为巍峨的山峰。从明光到定远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有一条支线,于岱山脚下蜿蜒而过。在上面自驾,会觉得很文艺、很小资、很有“出世”感。
岱山是一座真正的山。有人笑话它“妄名以岱拟东岳,撼山之宗笑尔蚁”(《由定远上岱山铺宿滁州之大柳树驿》清.朱筠),我觉得这个古人很肤浅。天下难道就泰山可以为“岱”吗?有什么规定吗?姚明是大个子,易建联难道就不可以再叫大个子吗?真是的。我们定远的岱山,在此起彼伏的丘陵地带,缓缓站起身来,就像一个敦厚和蔼的长者,把碧绿的马尾松抬举得很高很高,把离离的大草场铺展得舒舒坦坦,又把一处民风养育得温和善良,我们就叫这座县域内最高的山为岱山,难道不行?还“笑尔蚁”呢,我们将相故里的人,对那种轻薄的“嗤嗤”一笑,从来都不屑一辩。
攀登岱山,看起来像是容易的,走起来却颇费脚力。山上原来是有座岱山庙的,后来颓废了,掩蔽在杂树林里了。杂树长得无拘无束的,胳膊腿想往哪个方向伸展,就往哪个方向伸展,有一点空间,都用枝叶占据了,一点儿也不客气,很山野的孩子样。然而,原来上山进庙的路,就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在渐高的树丛里搜寻着路径,偶尔会见到残砖断瓦、台阶条石,就觉得,这庙若能修复,当然是不丑的。若不能,也无妨,但是需要把山路捋平整了,把山上山下的场所,打理得合乎山峦的道理。倘如能实现,登岱山时,就更有意思了。
从岱山顶上往西看,好看极了!岱山水库偌大的水面,波光粼粼,山水相依,真是一片佳境。再看山下,有两个绿野之中的村庄也在视线里。村庄的名字很有意思,分别叫做东施和西施。
咦?这有什么说道吗?
我暂不道破,有兴趣者来,我可以陪同探幽。
岱山这地方,叫岱山铺时,作军事驿站用。现在,岱山以东的山区,是一处硕大的军事演习场地,自有另一种景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在丘陵上是旖旎的,婀娜的,温婉的,在我看来,这会让深藏一隅的“老”岱山,老态悄然消除,容颜渐渐年轻。毕竟,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岱山还是一座处于青葱岁月的未名之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