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之二)
(2018-02-06 09:03:22)
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散文随笔 |
琐忆(之二)
十一、戴夫人
计算机图形学的导师叫戴米吹,他是带着夫人来参加学生婚礼的。那女子,突出的是丰满。大红的连衣裙裹着她,像是歌剧里走出来似的。我觉得她应该是西班牙裔女郎!这个热情似火的师娘,不停地指导两个笨拙的新人拍照;她满意的时候,总是不忘朝我们当父母的翘一翘大拇指。她小先生十五岁;老戴在一边望着少夫人,笑得合不上嘴。
十二、皆侃爷
饭后到空地上聊天。心想,寒暄一下就该散了。不是!这帮人三三两两围着某个话题,居然聊了近两个钟头。饭后聊天,是美国人常有的社交方式。需要嘴功,更需要腿功。
十三、三大怪
大白天的,几乎所有车辆的前灯都是亮的。回到房间也是;宾馆、餐厅、商场、车站……但凡光线稍弱的地方,灯都大亮。出门也没有关灯、关电脑、关空调的习惯,我说这不是糟搞嘛!说:这儿,就这样。据此,我编了《洛杉矶三大怪》:白天把灯开;楼房木材盖;抽烟不用带。不仅是洛杉矶,好像全美都是这样规定的,即五层以下的房屋多是木制;防震,也环保。洛杉矶城市铺张很大,与高楼少也有关系。抽烟必须在户外。美国人看到有人在抽,可以上去讨要一支,无论双方是怎样的身份,这事不掉价。但我无法掩饰自己的少见多怪。
十四、中华烟
这就遇到了一个。在迪士尼,我跟孩子玩累了,就找到吸烟区过把瘾。身边来个人坐下,看样子像是东南亚的;他看看我们,从兜里掏出些零钱,对我说英语。孩子说:他想要买你支烟抽。哦,是这样啊;来来来,抽一支;“中华;软的”!这老兄大概担心我不懂美国的规矩,会拒绝他,所以想到了买。他抽了一口,面有喜悦,于是我把剩下的半包都送他了。别跟哥客气,烟酒不分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十五、五粮液
到中国城买些能吃的;这才几天,我的胃口实在被汉堡、热狗之类的搞怂得了;咦,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有。来瓶五粮液吧。这里的国产酒都是一斤半装的,不知为何。价格嘛,换算一下,要比国内便宜些。香烟有硬中华,没有软的;也不知为何。中国城,名副其实,在里面转一转,恍惚觉得就在国内。
十六、迪士尼
没进门就瞧见了那个标志性的城堡。虽是儿童主题的游乐园,但是各种肤色的成人好像比少年儿童多得多。玩嘛,还分年龄?玩了一些就觉得累了,也到了午时,补充些食物吧。小俩口给买了火鸡腿,嚯,跟棒槌一般大!一个人根本吃不下一只腿。难道迪士尼的食物也需要夸张如卡通吗?下午的花车巡游准时开始,音乐、舞蹈、花车、各种迪士尼卡通人物鱼贯游过,非常精彩。我录了,十八分钟。晚间的水上烟火和电光表演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迪士尼的来龙去脉;正值《冰雪奇缘》热映,所以结束曲就是《let
it
go》。这首歌,在我听来非常亲切,因为这部动画片的冰雪效果,使用的是我家孩子的科研成果,叫做物质点法。别问具体了,我不懂。
十七、路边景
出行优胜美地。公路边的农田都是大田,一块田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很规整的样子。要是从天上往下看会是什么样呢?我暂时还不知道。公路边还有汽车城,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内,见到十来家;必有房车卖。怪不得路上奔跑那么多房车。公路边当然还有快餐店,咦,为什么到处都是麦当劳,却从未见到肯德基呢?不仅在路边,在洛城、后来在赌城、纽约、夏威夷,也都没见到;而那个微笑的快餐老头,在中国的街头几成固定标牌。
十八、路上景
车流中,除了房车常见,也看到皮卡或轿车后挂拖车;拖车上有自行车、摩托车、游艇和小型直升机。
十九、女骑警
到邻近景区的一个小镇住下。小镇精致、安静。每一间商店或咖啡馆门前都有美国国旗。傍晚的光线充沛;光线指出路边有两个健硕的女骑警——牛仔礼帽、土黄色警服、腰间一圈警具以及胯下高头大马,让我觉得就像进入了好莱坞西部片的画面。她俩脸颊彤红,却面容严肃。两匹枣红色坐骑,每走几步就轻轻碰一下鼻子,让人觉得,它们似乎也有人情味。
二十、音乐会
晚饭后散步。小镇一隅有乐队演奏,百十来人坐卧在草坪上,坐无坐相,卧无卧相。黄昏在电吉他、贝斯、架子鼓的声响中降临了,所有的光线好像都被这个快乐的乐队集中收拢。人们手中的啤酒和可乐,让音乐有了一点醉意和香气。这个小镇叫做Marip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