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期万福

(2017-06-06 10:22:51)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在江湖

万期万福

 ——写给《滁州日报》一万期

 

舒娅告诉我,咱的报纸快办到一万期了!

一万期,这是个什么概念?从一周一期,到一周三期;从四开四版,到对开八版;到日报,到加办晨报,前前后后的,五十三年了。恰巧,这份诞生于1964年的《滁州日报》,与我是“同龄人”。

我当然与这份家乡的报纸有缘了。我的文学处女作虽然发表在遥远的辽宁,但我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短讯”,就发表在《滁州报》的第四版。1983年暑假的某一天,我从报纸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一颗年轻的心狂跳不止,那感觉,就像看见自己跻身和忝列于文曲星名录!所以,我珍藏的物件里,有一张这篇短讯的稿费单,一块钱,上面的淡绿色还在,它证明着我的青春运行轨迹,从此与这份报纸有了交集。

主要是在副刊。三十多年来,我在“琅琊”、“清流”、“西涧”上发表了多少文学作品,没统计过;但可以确认的是,我的文字从稚嫩到成熟,每一篇都与姜义田、张国富、周斌、何菁、刘曼姝、束舒娅、张瑜这些副刊编辑有关,正是他和她每一次的热心扶植、精心栽培和悉心关爱,才成就着一个业余作者的文学梦。副刊编辑,这份为人作嫁衣的工作,这份甘为人梯的工作,这份将寂寞留给自己、将荣光留给作者的工作,因为难以细数和量化,因此在我的认知里,是高尚的。在回味往事的时候,我想,与其将赞美虚掷在一片湖面上,不如把感谢轻轻说与一滴滴水珠:谢谢诸位老师!多年来,你们让《滁州日报》越来越有魅力,你们让许多有梦的人,活得津津有味。

 一万期,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它显示传统,也预兆将来;它表明来历,也遥望走向;它端出年轮,也拱出新芽。一万期之于一个忠实的读者和作者而言,它是你生活的背景和依据,是你心力的投影和佐证,是你精神的长度和宽度。我已是中年,而我的“同龄人”风华正茂。

 我曾在报社的座谈会上说,党报副刊的文学作品需要新闻性,这话不仅得到认同,也得到报纸后续很多作品的证明。我很欣慰。我的欣慰不仅是因为自己的见解受到尊重,而且还因为我所敬重的报纸,它敢于破旧立新、敢于实事求是、敢于与时俱进,它上承高光下接地气,它果真是“咱的报纸”。

 我觉得,一万期之后的《滁州日报》副刊,如能在往日的非凡品位上,导引高端清泉、兜揽八面清风、醇浓地方清香、饶培滁州清辉,那么驻扎在皖东的这份报纸和它的副刊,将一点儿也不比享誉全国的“大地”、“文萃”、“笔会”逊色;它也会很气派。

 一万期佳时已到,舒娅,请允许我通过你,向《滁州日报》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