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力
(2017-05-26 09:34: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细节力
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里面有一个有趣的镜头:船长米哈伊为了满足一个小男孩“想当中尉”的心愿,把自己的船长服拦腰剪短,又用漆在袖子上描绘了两道白杠。这个飞机轰炸后幸存下来的小男孩,这个失去了父亲的孤儿,穿上这件改制的军官服之后,脸上有了笑容;这个笑容,即便是在黑白银幕上,也很明媚、很灿烂、很温暖。
赵丹主演的电影《十字街头》里,也有一个“改造”的细节,也很有趣。情节是这样的:老赵要去应聘报馆工作,但他的行头过于窘迫了:皮鞋烂得不像样子,短领带仅够藏在领口下沿。这可怎么办?老赵有办法——老赵把黑鞋油涂在小白鞋上,乱真皮鞋;把西服的扣子都扣上,既遮了领带的短处,又显得郑重其事;老赵还把系在裤腰里的白衬衫下摆扯下一截,往左上口袋一塞,充当帕子;嘿,粗看,还蛮有模子的!哦,老赵当然是成功应聘了。
电影外面,也有与改造服装有关的趣事。那些年,农业化肥大多使用进口日本的尿素,尿素的包装袋是尼龙材质,精贵,不开后门还搞不到。现在的孩子要问了:个破化肥袋子要它作甚?做裤子穿!于是,公社干部、大队干部乃至小队干部,就有了这种特殊年代的乡间特种干部服。但一般的农民搞不到这种属于国家的回收物资呀,就顺口溜了牢骚:“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尼龙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裤裆夹着百分数。”尼龙布上印染的字迹洗不掉,就成了笑话。
上述两部电影和一个笑话,是在四十多年前进入我的记忆的。你看看,时光真如白驹过隙,我老了。但是细节还没老。
细节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细节是一种力量。
细节力,就是生命力。
心理学上的记忆,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当然指的是强记,往往无趣;无意识记则以有趣为导引,一眼瞥过去,终生不能忘。
文学,很大程度上做的就是激发兴趣的事情;而细节很擅长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