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与瞎想
(2017-03-16 08:56:21)
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人在江湖 |
遐想与瞎想
坐久了容易出神。在出神的状态下,往往会有不相干的事物叠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意外的印象。
我看着春日晴空里的风筝,想到的却是夜幕下的孔明灯。
风筝放了千百年,好像从第一个被制作出来之后,就从未在历史的天空中消失过;放风筝,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存活最久的游戏。孔明灯就不一样了,它也始终存在于世,但普及度大不如风筝,而且断断续续的;特别是由于它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胜枚举的事故案例成为制约它的有力借口,所以,放飞它,是要受到限制的。每到一些节日的夜晚,燃放孔明灯这件事,让兜售者、燃放者和城管之间,形成了一种有趣而无奈的猫鼠游戏。
但无论如何,我都特别喜欢风筝或孔明灯在天空存在的样子。我觉得,朗朗乾坤之下,有几片轻盈、斑斓的纸鸢在仰望中摇曳,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我更觉得,无论是以星空或是夜幕为背景,有一盏暖色的纸灯从自己手里轻轻挣脱,于专注和凝视中越升越高,仿佛正在前往神的住处……这一种神秘和静谧,不仅增强着内心的感动,也很诗意、很庄严。
我认为向苍茫的天空做出这个“放飞”的动作,显示了人对于未知的敬畏和向往。我认为人在敬畏和向往的那一刻,是可爱的。我认为人是天然地具有浪漫本性的。
我想到的是,能不能把放飞风筝的那个线,维系在孔明灯身上?
——夜色中,我们在广场上点燃灯里的小蜡烛,看着它燃烧,把纸包里的空气逐渐加热,产生升腾的力量,带着心意、祈望和祝福,向上飘浮;在浩大的夜空里,这盏深情款款的灯,就是地上的人向上苍呈现的一颗心。重要的是,因为有一根线相连在我们的手里,当这颗“心”被冥想中的神明阅读之后,我们还能把它安然收回,让自己也让所有人“放心”,而完全不用考虑烛火散漫的问题。
于私如愿、于公无害,岂不两全其美?
这算是遐想吧?我还瞎想过。
东海上有座钓鱼岛。我们这些年习惯说的钓鱼岛,其实应该叫钓鱼岛列岛;这个列岛包括了八个无人岛礁,叫做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北小岛、大南小岛和飞濑岛。好了,我们说正事。从航拍画面看,茫茫大海上露出水面的这些岛礁,仿佛我们客厅里常见的某种山水盆景。我想到的事情是:为什么没有人把钓鱼岛列岛批量做成盆景呢?
想一想吧,当清晨的花鸟市场有家店铺打出这样的广告:来吧,把钓鱼岛带回家守卫。那将会出现一种多么壮观的爱国和审美的场景!
由此推及开,还可以把台湾岛、海参崴以及一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江山,把具有个性化的原籍、家乡、故土,把游历过的念念不忘又不能拥有的名山大川……都做成精美的家居艺术小品,以此满足人们的家国情怀,这大概是有趣的和正当的吧?
正值所谓“萨德”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我还有过这个想法:将激光炮放置在卫星上,随时可以监控和消灭地面上那些蠢蠢欲动的“捣蛋”。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想法,此前,利用激光矩阵从地面打击太空卫星的技术,“我军”已经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那么,反过来建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战略态势,大概也不是太难的事情。哎呀!这个想法倘能实现,那真是叫人睡得安生。一旦武装卫星高屋建瓴,什么TMD,什么NMD,什么萨德,什么宙斯盾,一个字,都是空。
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
我居然想到了这些“大事”,多少有点不自量力。其实我想的小事比较多,仅举一例。
现在网络与手机结合得如漆似胶,电商、网购、支付宝之类的新玩意正在篡改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我想,用不了多久,一种最古老的行业——乞讨,也将实现微信支付。每当想到那个很酷的场面,我的一颗调皮的心就像麻虾一样活蹦乱跳:微信红包发出时的“柔”的一声,代替硬币丢进铁盒时的“当”的一声;乞讨者和施舍者短暂地成为好友,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真是有趣得紧啊。
网传杨绛老人有言:年轻人,你的问题是书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每想至此,戛然而止。
人在出神的时候,如果眼前是一本打开的书,那么书上的文字就会像一个个逃逸的甲壳虫,乱飞的想象会把思绪绕成一团乱麻。但片刻之后会猛然回神,并暗暗自忖:咦,刚才我这是怎么了?那些文字的“花大姐”把我带到哪个爪哇国去了?
有些东西,你说得声情并茂,就是遐想;你说的嬉皮笑脸,就是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