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Yes和No也成了装饰语
(2017-01-16 15:14:08)
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人在江湖 |
当Yes和No也成了装饰语
一篇报告中有政务工作“多说Yes少说No,只说Yes不说No”的句子,让昏沉的思维挑开一丝缝隙,这种语言的新奇感透着聪明的光亮。
觉得现在的官样文章做的是越来越精明了,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为我所用,老北京话把这种超能力叫做“贼”。一踏石都踏石,一抓铁都抓铁,一撸袖子都撸袖子,那场面,想一想实在是科幻。
这个Yes和No也不晓得是哪路大神的灵感,寻常英语单词,一旦植入政论文章,不仅机灵,而且俏皮。就说这一句“多说Yes少说No,只说Yes不说No”,把简介手续、减少环节、消解拖沓、提高效能的意思,表达得颇为有趣,就像一个卖乖的孩子在说讨巧话。
但总是觉得哪里不够厚重和踏实。
说“不能只想他人担当、自己不担当,不能嘴上说担当、遇事不担当,不能合意的就担当、不合意的不担当”;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此种种,你会觉得很多话都是无比正确的,却是另外一些正确无比的话的翻版,而且你不知道这种语言上的翻版,除了让文章显得漂亮之外还有其它什么功能。也许政治中有一种正确的废话是必须存在的?
当Yes和No也成了装饰语的时候,你会在阅读中突然生出一种悬空的感觉,而这种悬空感——悬浮在文字的字面意思上而不能深得要义——往往就是表面文章带来的。这不是你阅读的问题,而是文本的问题。
我就在这种悬空感里恍惚了。我发言道,文章讲成绩时强调主观因素较多,讲不足时强调客观因素较多。建议在今后的文风中,表扬和自我表扬少一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多一点。我正在讲着,桌面上的气氛似乎渐渐板结和凝固了,有人朝我看,是盯着的那种眼神,不够友善。我的这几句话当时是被Yes而写进简报的,而简报出来后,它就被No了。
这就使得我反省自己的恍惚是如何生成的,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落进了文章的圈套,中了Yes和No的看起来和蔼、实质上严厉的招。聪明的光亮其实也是一种迷幻剂。
说到底,站在话语的制高点上,想Yes就Yes,想No就No,做文章的余地还是无穷大的,花样的翻新自然也是无穷多的。新意是玩味语言结出的花,但与实际行政似乎关系不大。我在多年的无效阅读中,每每生出“只是难为了秘书这个物种”的感叹。
漂亮文章做给谁看,这才是要害和落脚点。显然,我们这些捧读的和讨论的,都不是它真正期待的读者。它朝谁含情脉脉,只有它才知道。我只是替一种优美的语言难过。
我们总能获得这样的经验:他说Yes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No,这样才符合安全规范。我们的进化极其有限,但我们在进化过程中的虚幻感成倍增加。
而这种虚幻感,又最不能为制高点上激昂的人所接受。于是,就一直拧巴着。
前一篇:洒家不快活
后一篇:特朗普、宾大以及出自少年班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