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空下的定远县

(2013-09-06 07:58:04)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散文随笔

天空下的定远县

——为《生态定远,美好乡村掠影》写的序言

蒋林

 

 

 

    定远这个地方,过去知道的人不多;大城市,上海人知道;为什么上海人知道定远县呢?下放知青来的多!现在知道定远的大概渐渐地多起来了,因为这里是共和国总理的家乡。

    这个县在皖东丘陵上;皖东的丘陵横亘在天空下,有山,有水,一派人间气息。

    有山有水的地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多了去了。为什么说地处皖东的定远县就呈现了一派人间的气息?这是因为这个有文化积淀的县域,有一批“生出”第三只眼的后生,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用摄影这种艺术形式,捕捉到一个又一个美的瞬间;当这些美的瞬间集合成一个影展或者一本影集的时候,你会发现:哎呀,这个定远县太好了!这是定远吗?这是那个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生活在其中,祖祖辈辈劳心劳力终老于此,也不觉其美、也不称其赞,被我们称作生死故乡的定远县吗?是的,这就是我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定远县,唤作“醉”美——美得叫人心动,美得叫人陶醉。

    照相机历来被人雅称为第三只眼,是摄影人用来打量这个世界的工具。同样持有相机,为什么有的人叫做摄影师,有的人却叫做照相的呢?这里有个审美的因素在起作用,审美的趣味和修养,最终区分了艺人和匠人。看这本影集,定远县摄影协会的总体水准是很比较高的,业余作者们大多对光影的感受具备了比较专业的水平;一部分作品构思大气、表现精妙、用光用色不落窠臼、画面构图几近完美,堪称此界精品大作;编入这边影集的作品,事先在“大厅”展过,大部分受到了省专家的赞赏和肯定。不了解定远县摄影协会的人也许会说:现在的相机进步了,技术的进步当然会弥补艺术的缺憾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机器受人操纵,人的因素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定远县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侯家寨新石器文化、汉画像石文化、宋代廉政文化以及清末方氏兄弟诗文传统等;诸多传统文化的养育和熏陶,使得许多摄影人的文化起点不低;又有文学这个兄弟艺术的相伴——定远县的文学创作水平在安徽省也是翻腾过浪花的,是有底蕴和知名度的;所以,近些年摆弄相机的新人迭出,以摄影为追求的后生雄起,壮大和提高了协会的整体素质。这一批作品的闪亮登场,应该说是恰逢其时。

    我曾经见过一个摄影师拍农业耕作,他匍匐在农作物低矮的茎叶下,用最低的视角表现农活中的农妇,而获得一种高大的效果。我很佩服这个摄影师!

    匍匐,只是一个姿态;创作,需要内心有很多很多的“姿态”,而不是仅仅只是依靠一部昂贵的相机。

    当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相机对于摄影创作来说,可以如虎添翼。

    大桥、界牌、岱山、池河、高刘、九梓、黄山坝、曲阳湖、泉坞山、红石峡,这些地名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索然无味的小点点;但是当它们以画面铺展在眼前——晨露、夕辉、流水、古桥、草场、落叶、麦浪、花海、宁静的炊烟、晚归的老牛、壮观的风力发电机组和呼啸的高速动力火车,这些沃野中富于灵动和生机的形象扑面而来的时候,你会觉得,我们定远原来也很美;你还会觉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那些唐诗中的意境,在我们定远也能找得到;或者说,那些美轮美奂的景色,我们定远哪里比别处少了!

有山、有水、横亘在天空下,活出了一派人间气息。这就是定远,和自古以来就有着美好品质的定远人。天空下的定远县,很美。

——“可是真的嗨?”

——“不是什么嗨!”(定远民歌《不是什么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