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忧患呈现剖析驱除 |
分类: 经典回味 |
浮躁
我肯定一场日蚀正在发生。不祥之云,何时密布天空。
在东方,在一块汉语的土地上,
精神的低气压,将一个巨人笼罩在浮躁中。
这将是人类的一次罕见的灾难,心灵的瘟疫通过接触或非接触,传染给时代。
于是,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大劫在即。
我看见的巨人陷于困境:他被魔幻之城喧嚣得乱了方寸;
他的眼睛红热,汗腺不通,手足无措;
他背对城市这样说:烦着呢,别理我;
他因焦渴而急功近利,浅薄的心理一览无余;
他无法镇定自若,极度的亢奋覆盖极度的疲软。
浮躁!空前的浮躁撼伏在神经和理性之上。
这使我想到膨胀的皂泡、张力和大爆炸,
所有悲剧式的结局,都系于无法预料的轻轻一触。
然而,当我越过巨人的肩头,作一次纵深回望——
这是有着怎样历史的一个平和安详的巨人啊!
他能在贫困的岁月,怡然独钓寒江雪;
在灾难灭顶的前夜,没忘抒情地举头望明月!
战争之兽春眠不觉晓的时节,他还依然那般浪漫,
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者,人约黄昏后。
他有菊花与兰草的气质,茶经与剑道的禀赋。
沐浴于长城与海围成的田园风光,
几千年日出日落,终于熏染出他的清秀骨骼和温柔性情。
东方情调啊!
消失了,春秋驿道上一辆落魄而未落志的大儒之车;
——公共交通工具泊进城市的拥挤,又驶出失落的咒语。
消失了,一场轻松悠然睿智而不失幽默的人鱼之辩;
——冒烟的语言藏在抽搐的嘴角,拳脚时刻等待戈多。
消失了,醉翁之意在乎山水的淡然之风;
——挥霍的欲念在青春的恫体上绽开了一朵朵恶之花。
消失了,琴棋书画的空灵,花鸟虫鱼的超脱;
——生命陷入摇滚,飘忽的定是迷乱的视线。
东方情调,弱不禁风的少女!
受惊于狂热的浪潮,隐逸于不知不觉。
这是灵性的大流失,本真的大损泄。
我寄居于火山的边缘,浮躁之烟令我晕眩。
我震惊于生命的孱弱,和无济于事的挣扎。
巨人,经过了太多的大灾大难,
而这一次源于自身心灵的枯竭。
他被精神与肉体的分裂,折磨得痛苦不堪。
他欲振兴灵肉,作一次神话般的起飞,
却没有行云流水的气韵,和气贯长虹的豪情。
明志而不能淡泊,致远又无法宁静。
巨人啊。
将无奈的叹息埋在深深的夜里,每一声都是一部交响的“悲怆”!
我知道,悲怆之掌握住的命运将归于虚幻,
日蚀的时候,谁又能粉碎那一种铺天盖地的阴影?
我只以生命个体的权利,呼唤巨人灵性的回归,
期盼万籁俱静的某夜,古典之魂复活。
如果,轻快的晨风荡开了巨人紧锁的眉头,
那么,忧患将成为多余,一个做了许久的梦,将不再以梦的形式出现。
如果,心灵经过洗濯,清纯如一滴朝露,
那么,至真至美的音乐和诗,就会溢满巨人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说汉语的巨人啊,到那时,会看见白色的英语、褐色的拉丁语,
以及各种颜色染成的世界语,
它们注目东方——
因为,日蚀终于结束,浮躁之云消散,
巨人身披的金黄,就是人类神往的阳光啊
我相信!!!
(原载《天鹅湖文学报》1994年元月)
《天鹅湖文学报》是一份民间报纸。在中国,有多少人从事地下艺术行为,不得而知。办一份“自己的”文学报刊,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上个世纪很多文学青年的志向。想来在今天应该很少有人去操办这种纸质的媒介了,互联网以其迅捷的传播速度,使得“自己的声音”很容易发出。而在那时,要让有限的文学报刊“养活”巨大的创作队伍,容量实在不够。于是,激情和单纯控制下的年轻人便自己操了刀。民间报刊,那是多么壮观的一道艺术风景线啊。我的许多作品就发表在民报民刊。这一首,以忧患起始,以乐观收尾,充满了“愤青”情绪。还算大气滂沱吧。语言是自由而精致的,形式是自如而紧聚的,大处着眼,细节呈现……呵呵,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地偏爱!想说的是,在浮躁之风沙尘弥漫的时候,有这样鄙视功利追求艺术的一群人,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能用自己最好的作品支持民间报刊,才是最大的尊重。在与那些素昧平生的兄弟们神交的过程中,内心渐渐平静了。
后一篇:《在画里》做无争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