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商业发达。一不留神你身边的某个人就成了商人,你还没有来得及调整审视的焦距,他便“在商言商”了。嬗变之速,大于你的想象和反思;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你情感中一些传统的东西就难免遭遇到了阻隔和碰撞;困惑之余,自然要想到怎样相处的问题。
在商言商,是为商者至高无上的信条,也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言商,便是遵守商业规则,最大限度地去追逐商业利润。倘若你与为商者毫不搭界,只是纯粹的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倒也好办:他只顾煞费苦心地赚钱,你尽管大刀阔斧地杀价;斗来斗去也无须顾及情面。然而,你若与“老板”是同学、是亲戚、是朋友,是商业之外的、世故之中的某种关系,在买卖之中就不免生出几分尴尬——据我的经验,这几分尴尬多是作为消费者一方生出的;另一方,他只要是真正的商人,就不会有不自在,“在商言商”嘛。
我们为什么要生出几分尴尬?
因为我们视交往的对象既是“老板”而且还是同学、亲戚、朋友;是自己人。买卖关系中搀杂着种种人情世故,自然是令人难受的。
奈何?我们要调整心态:买卖之中,就以买者对付卖者的心态去办事;商事之外,则正常相处,不必计较。如此,我们就无须陷入尴尬,或是“不好意思”地被宰之后,心里暗骂“商人其实是在伤人嘛”。
他在商言商;我们不在商不言商。这便坦然了。
世事变化无常,我们要守住根本,随即变化。当许多出人意料的事物纷纷扑面而来的时候,既能定如磐石,又能变如流水,还有什么想不通的道理呢?千奇百怪,料也无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