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子温——循环自杀

(2011-12-05 23:05: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剧】电影
园子温——循环自杀
变态
最初的概念里面,变态是恶心、肮脏的代名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这个想法改变了。
变态其实是想象力丰富的代名词。
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人才有可能变态。奇形怪状的故事、理解无能的思想。总是会被吓坏的行为,这些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完成的。
另外变态也只有人类才会拥有的技能。
记得タモリ曾经说过:“公狗是不可能会把母狗绑在椅子上SM的。”
我想这就意味着,可以以拥有变态在个技能而为荣。
导演园子温就是一位变态导演。
他的电影里面都是关于边缘人士的故事。极端行为。

长时间看园子温导演电影的结果,
是用更长的时间去思考电影内容。
园子温——循环自杀

园子温——循环自杀
自殺サークル
中文译名:循环自杀
「サークル」直译是“圆圈”的意思。电影中网站首页上不停转动的圆。
我们都是圆上的点。不在圆的里面,也不在外面。
红点是女生、白点是男生。
新宿车站自杀事件,54位女高中生在谈笑声中跳下月台。理解无能,只是变态行为的一种。

回想这部电影, 真的只是变态、血腥、恐怖吗?日本一有类似这样的电影,就会和日本的国民性联系在一起。
就像但当年的「大逃杀」一样,一句“只有日本人才会拍得出来。”来带过心中的恐惧。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并不是推理缜密电影,里面有很多很难自圆其说的地方。
但并不影响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主题并不是「自杀」,而是在这个社会里中的「你」被分配到了什么角色。
而这部电影的重点放在被分配「自杀」那一类人群。
(在个想法是看过「纪子的餐桌」找到的,建议两部连着一起看。)
所以,在看完「纪子的餐桌」之后,那些自杀的人只是被分配到了这样的角色而已。
想分析的是,在那些年轻的生命失去后,周围的人的‘表情’。

コウモリさん
在许多评论文中,没有对她的评论。在看完之后也对她的印象不深。自杀事件发生后,一片混乱。从混乱中提供线索的人,是コウモリ提供的。
在昏黑的房间,周围都是吃剩下的垃圾。唯一的光源是电脑发出的。父亲在房外的呼救完全无视。却执着于虚拟网络上的红点和白点。
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变成现实生活中普通的场景。也正因为这样,不约而同都选择无视掠过。
コウモリ(蝙蝠)对现实毫无关心,生活重心是网路。把任何是都当成游戏,打电话到警局的语气也是像看连续剧般的期待。54条生命在她眼里只是一个符号。都会人的共同的症状。
导演在第一时间拿出来的人物,却被大家冷漠的无视。

刑警黒沢さん
电影的中心人物。
家庭的和睦只是假象,或者说只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应该是最了解对方的亲人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原本想开家庭会议的父亲,只是被女儿小小的打断了一下就没有开成功。
家里三人都喜欢同一个乐队组合,连母亲都对组合的平均年龄那么的详细,为什么没有起疑?
最重要的是,连自己儿子身上是否有纹身也不知道。
作为父亲是失格的。
但反过来想,握有如此大想法的三人,为什么不告诉最至亲的丈夫(父亲)。
家庭的失格。
 
沙漠乐园
电影中最具象征性的一标志,你可以说他们就是元凶,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但是那些自杀的人,多多少少和这个乐园有一丝丝的联系。
海报上的信号加上类似催眠般的歌曲。
似乎像是通过潜意识中会以达的某种信息。
但在我看来,导演只是想表现,现代化的媒介的影响力之大。
沙漠乐园代表第二媒体——电视媒体
而那个意味不明的红点与白点代表着第三媒体——网络媒体
当时电影拍摄与2002年,网络媒体还不像现在如此的发达,但导演已经预见了其影响力。
所谓的影响力,就是可以黑白颠倒的让我看不清。
扭曲的关注与说教,会使得一个牵强的理由变成真理,使得那些不能分辨是非的末成年,甚至成年人失去原有的判断。这就是所谓的鼓吹。
 
“第六号站台跳这里”
墙上的血字近似乎疯狂的行为,女儿满身是血的迎接父亲的归来。
说漫才的胖子在舞台上用刀插进了自己的脖子。
女孩把头伸进烤箱,自尽而死。
四个类似舞台剧演员,在说完台词之后,上吊自杀
家庭主妇像切萝卜一样切着自己的手指
等等,夸张的自杀方式……
但是,有没有注意上,在美妙的背景音乐衬托下。
有一位,关东煮的老板在自己的滩位前,吃下大量的安眠药,自杀而死。
一个再普通的中年男人,也在这个疯狂的深夜自杀而死。
也许……他根本与这些事件无关。
也许……在他的身上没有一个六公分的伤口。
也许……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想自杀的日本人。
园子温——循环自杀
网站与人皮绘卷
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并不是一个组织所为。
虽然这个假设很容易被推翻。
但在我看来,「循环自杀」的最后并没有点名元凶是谁。
换句话来说,世人所谓的「自杀俱乐部」根本不存在。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身边真发生这样的事的话。多少感到恐惧的。连自己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是有感染力的病毒一样,随时有可能自己也会受到感染。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带来的恐惧感。
没有凶手的犯案现场和鬼片是一样的感觉。
说回网站,网站的详细内容都在「纪子的餐桌」解释清楚了。
网站经营的不是「自杀同好会」,而是「出租家庭」。(之后会详细介绍)
所以不是一个鼓动自杀的专业网站。
不是元凶。
恶心的人皮绘卷,是电影的亮点。一部cult 电影不可能少了这个元素。
从活体上取出约6公分长的皮,链接在一起,像电影胶片一样的卷在一起,装在包里,出现在自杀现场。
不能肯定的说,完全与网站无关,但却与那些孩子有关。
那些孩子口中的问题,其实以我的观点出发是不能理解的。
硬要解释的话,也仅是字面的上的理解。
“你与你的关连还好吗?”“你关连得到你自己吗?”
“如果你死了,你与你男朋友的关连还在,如果你死了,你与这个社会的关连还在,为什么还要活着。”
也许只有一个答案能从我的脑中崩出来:
那就是,一个想活着的人,不能理解想自杀的人的想法。
就如同一个想死的人,同样也不能理解像活着的人的想法。
园子温——循环自杀
 
人是靠什么维持关系的?
金钱或是感情?
看得见的金钱和看不到的感情,哪个显得更高尚,其实我不知道。
人皮绘卷就像是看得见的连接,把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连接起来,物理上的连接,但实则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片头54名高中生手拉着手卧轨一样,虽然物理上连接着,但实则只是一个动作的连接。
现代人,用各种方式把自己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用钱,用感情,有交换,有利用。
但是真正冷漠且忽视的,也许正是自己与自己的连接。
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加害者与被害者的关系,却不能看清‘我’与‘我’的关系。
算不算是另外一种可悲,现在的我真的是我吗?

园子温——循环自杀

园子温——循环自杀

园子温——循环自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