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空
刘备三顾茅庐,得了诸葛亮。曹操不知诸葛亮有何本事,便问徐庶。徐庶说:“庶乃萤火之光,亮乃皓月当空”。徐庶说自己是“萤火之光”有些自谦,如果诸葛亮是“皓月当空”,徐庶好歹也是个“发亮的星星”。
星星和月亮的关系还可以形容当今世上的两个人:于丹和南怀谨。
于丹和南怀谨都通读《论语》而著书。于丹写了一本《论语心得》,南怀谨写了一本《论语别裁》。
《论语心得》写于2006年,《论语别裁》写于1976年。
《论语心得》写了10万字,《论语别裁》写了66万字。
《论语心得》不按顺序,随意抽取了《论语》中的一些话,有感而发;《论语别裁》从头至尾,逐篇逐句讲述《论语》的思想精髓。
《论语心得》到目前为止,只印了第一版,《论语别裁》印了十八版。
由此看来,无论怎样,于丹都不能和南先生相提并论。然而,很多地方于丹让南先生自叹不如:
于丹的书印了440万册,南先生的书只印了10万册。
于丹的书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南先生的书朴素无华,只有实实在在的文字。
于丹的书总是放在新华书店进出口醒目之处,南先生的书则静静地躺在哲学类书架的偏僻一隅。
于丹的书上登上过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南先生的书从未进过排行榜。
据说于丹得到了XXX万元的版税(XXX等于多少咱不打听,免得说咱知识分子太俗气);南先生却公开希望别人盗印他的书。南先生说,只要别人读到他的文章他就高兴,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实际上,南先生的书并非南先生所写,南先生专注于讲学布道,并未抽出时间著书出版。他的所有著作,都是听过他演讲的人,根据他的演讲内容记录整理而成。用这种方式留下著作的还有孔子和释迦牟尼。
于丹的书从印刷装帧到上市发行都运作得毫无瑕疵,学经济的人倒可以从中借鉴一番。南先生似乎从未想过搞个什么签名售书之类的发行造势活动。
两个人的书对比起来似乎有些复杂,但选择起来倒是简单得不得了:
如果你想做学问,请读南怀谨;如果你想研读一个成功的MBA案例,请读于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