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奖闲思

(2014-08-10 10:52:07)
标签:

规则

文学

作家

鲁奖

分类: 时光绿染

这届鲁迅文学奖公布提名名单的第二天清晨,省作协魏平书记说:“你写一篇关于鲁奖的博文吧。”我说:“这事儿我比较无感,还是别写了。”她说:“不会让你去得罪人,只要写出心境就可以了。”

 

事后我想了想,她让我写篇‘心境’,可能是觉得我和这届鲁奖彻底无关,比较容易超然物外。而事实也是如此,鲁奖六个奖项中,有四个创作类型我从来就没有涉及到过,另两项是今年三四月份我才尝试着开始接触,那时,这届鲁奖报名可能都已经结束了。所以,至少今天,我看鲁奖,就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的一句话:“隔着一道溪水,远远眺望那一方红尘,隐约能听到它锣鼓喧天,却又听不真切;模糊看到熙攘热闹,却又做不到洞察秋毫。”

 

也许,魏书记就是觉着,从这样的距离,写心境,整好。

 

从哪里说起呢?好像如果想写这篇文章,就又要再提一次那个旧话题:我不是在一个亲文学的环境中长大的,在我亲人和整个家庭的社交圈中,没有一个从事文学的人。所以,从小到大,我更熟悉一些商业或建筑的术语、典故、名人轶事。

 

所以,说来也是惭愧,我是直到去年九月份,才第一次真正听到人们正式谈论‘鲁奖’。

 

去年九月,我作为青年作家代表在北京参加全国青创会,分组讨论的时候,铁凝主席在我们组。当进入各地省主席向中国作协提工作建议的环节时,一位当时我还并不熟悉的省主席说:“既然鲁奖茅奖并不能就证明获了奖就是传世佳作,那索性就把架子放下来,多设点名额,每个奖项别五个了,设二十个。”

 

那时,我刚刚才认识这位主席,对他这个人完全不了解,但就因为这番话,至少在那一刻,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文学情怀和文人风骨的人。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闲聊,话题又回到了鲁奖和茅奖。因为这些事情我很陌生,所以一直以听为主,而且听的兴致盎然。我清楚记得,因为一位作家的话,我跟他调侃了一句,白天发言的那位主席听了我的话之后,对我说:“不要把这些奖项看的很神秘,没有什么可神秘的。更不要把它们看的很重。这些都是规则,你要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顺应它的各种规则,但千万不要被规则所左右。”

 

我记住了这句话,也听懂了。就像我们各自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单位,它的各项规章制度、评比选优,我们都会积极投身其中,力争上游,但,这并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

 

几个月前,我遇到了一位比我年纪大一些的女作家,她对我说:“我报鲁奖了。”当时,她脸上的羞怯眼中的迷离,都酷似十四五岁第一次给男神寄出情书的少女。当时,我就想,人这个物种,可能就是需要经常为自己找到一些美丽的气泡,再投入于其中。例如十四五岁时的爱情,例如四五十岁时的鲁奖。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上个月在张家口采风的时候,同行的有一位男作家,也参评鲁奖了,而每当人们问起他这件事,他永远是淡如水、轻若风,看着他的样子,我脑海中每次都会浮现出一个词:久经沙场。只有在这种风浪、或者说在这种规则里历练过无数次的人,才能拥有这种风度。

 

也是在魏书记让我写心境的那个清晨,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个鲁奖提名的名单。一位在央视做纪录片导演的朋友给我留言:惭愧!一篇都没看!堕落了!

 

看着留言我失笑,这可能是每届鲁奖揭晓后,很多普通人最直观的反应:这些书我都没看过!也没听说过!

 

而我,曾经也和他们一样。只是现在,拜我所从事的职业所赐,名单上大部分作家,我都听说过了。其中,报告文学中几乎每一篇的题目都能激起我去读一读的欲望。散文组里,我只看过其中一位作家的散文,极好。如果他真能获奖,我会很兴奋。

 

而且我还相信,其他我听说过的那些作家,即使你让他们把文章故意写坏,他们恐怕都已经做不到了,功力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写出的文章不会太错。至于我没听说过的那些作家,既然能和他们比肩,应该也都差不多。

 

我这样说,只是平心而论,不是就在替鲁奖弘扬。文学这个东西,本来就和吃饭一样,百人百味。你之不喜,为我之挚爱。借用一句已经被人传滥了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如此,即可。

 

曾经在一次面对基层文学爱好者的交流中,我说了一句话,“追求文学梦想,要么就去追求文学的高标,要么就充分享受文学的快乐。”

 

结果一个人问我:“你说的高标,是指获得鲁奖、茅奖、诺奖吗?”“你说追求快乐,是指不去获任何奖项,只自己写吗?”

 

面对如此天真的问题,我无话可说。文学的高标,从来就不是获奖,而是写出真正的佳作。文学的快乐,并不是就孤芳自赏,鄙视一切规则。

 

既然进入了一个领域,那就应该顺应它的所有规则。但绝不要被规则所左右。因为任何规则,都是有阶段性的,就和人的生命一样,有蓬勃期、鼎盛期、衰退期,这是事物的自然规律,无可逆转。同样,同一条规则,也有充分体现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时期、有平淡无为的时期、甚至有成为事物发展的桎梏和阻碍的时期。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是遵循规律,顺应规则。牢牢记住:规则,只是在不同时期为文学发展提供服务的。永恒的,永远是文学本身!

 

上个月,在石家庄和朋友喝茶,我谈到了自己这一生想要追求的文学方向。朋友对我说:“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觉得你是对的,你要坚持你的追求,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你,我们两个也会一直支持你。”

 

今天,隔着潺潺清流,看那一方红尘熙攘,可心中敬爱的,却仍旧是昨天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古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智慧已经达到了顶峰,我辈只需恪守:勤、善、信、精。内,自修自省,自珍自爱;外,顺时顺事,顺应规则。认真选好一条路,然后认认真真把这条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