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借助这一课的内容给孩子讲一讲元宵节的来历,就像讲故事一样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我是安排在睡前十分钟里给抱抱讲的。
关于元宵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又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上元,含有新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元宵节传说很多,特别是闹花灯的历来众说纷纭,但是要将给孩子们听,就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吸引他们,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有神呀、玉帝呀的故事讲给抱抱听,抱抱从听了《封神演义》后神仙等神话人物特感兴趣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这些猛兽,有一只神鸟困为迷了路降落到了人间,却意外的被猎人射死了。
玉帝听说了以后非常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到人间去放火,把人间的人和动物通通烧死。
玉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一听说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来了一个老人,想出个法子,他说:“我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玉帝就会以为人间的居民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特别高兴,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四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他还真的以为是天兵天将放的火呢,心中大快,再也不追究这件事儿了。这样老百姓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件事儿,从那以后的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花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正月十五就有了闹花灯的习俗。
一年一年的悬挂花灯和燃放烟花爆竹这么闹着玩着,到了宋朝的时候,老百姓就觉得只有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不是很有意思,于是就有人出新鲜主意了——猜灯谜。老百姓不是喜欢看花灯吗,这个人就把谜语写到了花灯上,让大家一边看灯,一边动脑筋来猜谜语,他还准备了一些小的奖品给那些猜对的人,因为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慢慢就随着元宵节的花灯流传了下来。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整个大节日的最后一天,在春节里家人或去走亲戚、或去出门玩,但在这个最后一天里,大家就会都回到家,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热闹一天,然后就该离开家工作去了,所以在这一天人们都回家过最后的这一天的节,慢慢地这一天就变成了每家每户的“团圆节”了。
孩子们都回家来了,爸爸妈妈就会用豆沙、芝麻、枣泥、百果、花生、杏仁、山楂、酸菜、肉丁、火腿、虾米、豆干等做成馅,用糯米粉做成皮,包成圆形,这就是“元宵”“汤圆”啦!象征着团圆美满,取“团团圆圆”的意义。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吃元宵也就成了元宵节最重要的饮食习俗之一了,就跟课文里说的一样:“天上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