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峡的乡恋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题 |
林海音
穿越海峡的乡恋
时髦的南城“小北京”
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在为母亲所写的传记《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儿时的小英子(林海音)过的是怎样时髦而又幸福的生活:“每回林家要放“话匣子”(手摇收音机),小朋友们好奇地围到门口,英子想让谁来听,就让谁进来,不想要的人,就把他们推出去。英子家是洋气的、新派的,有好多新奇的东西。”
爸爸的花儿落了
亲爱的祖父,您来信说要我们做“归乡之计”,我和妈妈商量又商量,妈妈是没有一定主张的,最后我还是决定了暂时不回……我现在已经读到初中二年级了,弟弟和妹妹也都在小学各班读书,如果回家乡去,我们读书就成了问题。我们不愿意失学,但是我们不能半路插进读日本书的学校。
“仗义玫瑰”闪耀台湾文坛
林海音岂止是长青树,她简直是长青林。她植树成林,我们就在那林荫深处。
永远难忘的“城南旧事”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我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1.在13岁之前,林海音的生活都是快乐的,而随着父亲的去世,年轻的林海音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6个弟弟妹妹的重任。
2.1939年林海音结婚照。虽然嫁入了一个“红楼梦”式的大家庭,但林海音的婚礼是完全新式的,结婚所需的婚纱、乐队以及邀请函等事宜都由海音与承楹自主决定。
3.林海音热情好客的性格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前来家中做客,琦君、林怀民、朱西宁、罗兰、陈香梅等等,在那里,他们随心所欲地谈论生活、风俗等各方面的话题,林海音家的客厅渐渐有了“半个台湾文坛”的美誉。诗人余光中说,每次回台北,只有到了夏府,才有向文坛报了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