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的风景中找寻自我
文/采访
刘思瑶 图 周可

11月25日至29日,北京东方先锋剧场上演了改编自英格玛·伯格曼的戏剧《婚姻风景》,在其后的戏剧网络留言簿上,可以看到观众们的心情比较复杂:“整个晚上我无法入睡,我和妻子生活这些年的一幕幕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脑海中”,“就像胸口被一记重拳击中,隐隐作痛。又像淋浴的水阀打开,喷头却堵塞,憋得喘不过气来”……
《婚姻风景》由上海可·当代艺术中心总监周可导演,应瑞典领事馆之邀,为纪念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诞辰90周年,以其作品《婚姻场景》为题材编制。1973年拍摄电视剧《婚姻场景》时,伯格曼刚和最后一任妻子英格丽·罗森结婚不久,他在自传里描述说“美满的婚姻,旁边有许多好朋友,电影公司的运作也算顺利,我比往常更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就是在这幸福中他完成了一部如此否定婚姻的作品。他一生结过五次婚,谈过无数次恋爱,却依然承认说,我从来不知道该怎么真正去爱一个女人。正如周可所说:“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能够直面自己的困惑,有足够的勇气来展现真实的自我,也正因为情感的真实使得他的作品在事隔多年后再来观赏也不会有隔阂感,依然经典。”当年,这部电视剧上映后,曾在欧洲引起离婚率骤增而被政府禁演。足见其影响力度之大。

看似完美的婚姻背后
约翰与玛丽安娜面对着记者的镜头,亲密的讲述着:“我们都有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从没有过物质上的担心。我们和父母还有朋友们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彼此之间也没有矛盾,都很健康,我们还有许多共同的爱好。我们就是人们常说的‘模范夫妻’!”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也许一点问题都没有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11月末,《婚姻风景》在北京的演出,舞台背景被设计成电影胶片的样式,展现着男女主人公在婚姻生活中的一道道复杂的“风景”。而背景墙上还嵌有四块镜子,让观众席上的人在看他人故事的同时,也从中窥见自己的生活。当人们因为剧中人物的台词“婚姻应该成为五年一签的合同”、“做一个卑鄙的男人感觉真好”而会心一笑时,也与导演一起完成了这部作品。剧中的男主角由瑞典国家剧院国际艺术团“Shikasta”演员、导演赵立新出演,女主角则由导演周可亲自出演,两人充满张力的演出将主角在撕裂、崩溃、痛楚、最终趋于平和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戏剧伊始,结婚10年的42岁的丈夫约翰和35岁的妻子玛丽安娜坐在沙发上接受采访,作为中产阶级,他们讲述着自己的婚姻是多么幸福而平静。然而二人回到家中,约翰却意外坦诚了自己有外遇,并打算第二天就出走的事实。玛丽安娜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甚至拜倒恳请其留下。但约翰仍选择了离开,“面对这繁琐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痛苦?我想不出该怎样描述我的痛苦。没有人能给我解释,因为没有人能和我沟通。”面对中年危机,约翰选择与年轻女孩的激情让自己重新冲动。而玛丽安娜则在极度的痛苦中寻找着解脱之路。半年后,当玛丽安娜与约翰再次见面,她读起了心理医生要求她随意写下的大脑中的景象:“我第一次鼓起勇气来面对我的生活,我忽然发现了一些被掩盖的事实……我一直在做别人让我做的事,我一直都很听话,很乖,近乎于驯服。我记得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有一次或者是两次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妈妈用大人惯用的手法惩罚了我,渐渐的我发现,如果我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得比较恭顺时,我就会得到鼓励或者奖赏,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欺骗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我从未想过自己想要什么,而总是在想:‘别人想要让我想要什么?’这让我完全迷失了自我,为了婚姻关系中表面上的安全感,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相互忍受着对方对自己个人和个性上的修正……”这一段内心独白是周可精心设计的,整部戏剧虽然围绕着背叛的婚姻关系,但周可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就在于此——自我。
在之后的情节中,玛丽安娜重新认识并找回自我,与已经被情人甩了的约翰离婚,虽然遭到了毒打,但她也同样以做爱的方式进行了嘲笑和报复。离婚后的他们各自有了新的家庭,重新开始了冗长而面对最亲近的人却依旧无法沟通的生活。直到4年后的一天,他们再次相聚相拥在一起,讨论爱是什么。在剧的最后约翰说道:“我们虽然从小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知道什么是脱氧核糖核酸和勾股定律,但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爱与被爱’,我们对感情一无所知……爱是什么?我想,在这样一个夜晚,在世界的某个黑暗的角落里,我们彼此相拥,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这就是爱,但如果我们喋喋不休,爱就会消失。”

找寻到自我才能解脱
全身而退的居家主妇在看过这部话剧后往往会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有的梦想,转而愤愤不平青春的莫名消耗。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爱,怎样才算是完整的人生?在剧的结尾,玛丽安娜不再歇斯底里,依偎在约翰的怀里的她已经知道讲:“晚安,亲爱的,谢谢你陪我聊天!”
对于剧中婚姻结束的原因,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看法,年轻的情侣觉得不可思议,结过婚的男性女性则坦诚自己与男女主角感同身受。而周可最希望告知人们的是,在这段长达10年的婚姻中,并非是疲倦和平淡摧毁了这段婚姻,而是人们的自我的丧失。而自我的丧失也绝不是从婚姻中开始的,是在儿童时期就形成了的。当人们习惯了撒谎、逃避现实,在生活中与最亲近的人往往恶语相向,当人们失去方向和勇气,面对背叛时实行自我救赎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寻找自我和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我不希望看完这部戏后男人和女人相互仇恨,只要能够有人去思考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在剧中每次演到女主角问‘你觉得一个人有可能和另一个人一辈子在一起么’,男主角答‘我认为婚姻应该成为五年一签的合同’时,全场观众必会大笑。这说明大家都对此有特别的感触,不合适就分开,何必如此痛苦呢?在排练的时候正热播电视剧《金婚》,而我们的观点与其恰恰相反。婚姻呈现的形式应该是不同的,人类并非只能一夫一妻、三口之家。我非常喜欢泸沽湖少数民族的走婚制度,人们以感情作为婚姻的第一决定因素。人生下来就在母亲家,如果一个男孩和女孩相爱,那么男孩晚上去女孩家里住,早上离开。没有共同财产、家庭,有了孩子归女方的兄弟抚养。并不是人们所传言的男人可以不用负责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的。你同样要抚养自己姐姐或者妹妹的孩子。情感至上的前提下,婚姻自然纯粹,不像当今社会大部分的爱是用金钱去衡量的,外化形式简单到你有多爱我,就为我花多少钱。其实人的情感本性决定了人是不能一辈子只爱一个人的,三口之家的制度不过是便于管理,但爱是防不胜防的。”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是并未如童话中嫁给那个他,爱情结束,周可当了未婚妈妈。当被问及她的家庭形式,周可的脸上写着幸福:“在生活中我与妈妈、我的孩子、我的姐姐以及姐姐的孩子共同生活,我们很幸福、美满。”
同时她也提及家庭其实可以有很多形式,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同性恋的婚姻等等,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棱角个性的女子来讲,无论她的人生还是她所从事的事业,也许都是过于形而上而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但不得不承认她内心力量的繁盛强大,她以“用心思考”和“用脑思考”做比方,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分析得十分透彻,在经历过种种世间磨砺后,她拥有了自己的淡定与从容:“三十岁后,我开始知道自己是谁,我想要什么,人也开始变得平和,能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很多的疑惑。我认为找到自我比两性关系更重要,尤其是中国人,从小就在谎言中成长,不敢面对真实,其实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只要跨出一步,生活就会有所转变,原地打转才是最最可怕的。”

未完待续请看《淑媛》杂志40期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