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2008-12-26 17:39:02)
标签:

李亦非

汪潮涌

婚姻

mtv

高雷

商界

魅力

杂谈

分类: 人物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编辑]于丹 [文]简宁 [摄影]王飞 [化妆]姜月辉 [服装]JAVECE [饰品]李亦非、Katie Xu [场地]李亦非家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7月4日,世界传媒大鳄维亚康姆对外公布旗下的MTV全球音乐网大中华区总裁李亦非正式离职,此后的4个多月,李亦非的下一步走向成谜。

    经历了2个多月的等待,11月末,终于有了《淑媛》和李亦非的对话。她告诉我们,事实上,早在7月1日她便已经在新公司上班了,这一次,她开始与“无形”博弈……

    李亦非是一位非常有个性魅力的女人,滔滔不绝、妙趣横生的对答之间,她强烈地感染着对方。如此,你不难理解为什么外界对她的一次次“跨界”惊讶不已,而对她自己而言,这一切都如此地合乎情理。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导演,但实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亦非做到了!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这一次,一个人面对整个天下

    李亦非的新职务,是“高雷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作为这个总部在伦敦、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跨国公司的高层,李亦非的舞台依然是世界性的,只是,与以往相比,它“很不同,很新鲜”。

 

    和李亦非的谈话自然而然地从她的新动向开始——基金管理人:“我现在在做基金。这份工作天天都处在风口浪尖,每天都要关注市场。原来我做媒体、做娱乐,是在跟人打交道,而基金是在跟无形的市场打交道;它是一个孤独的行业,不需要每天坐班、也不需要有太多管理工作,是人与市场的博弈。如果你成功了,就有很大的成就感,失败了,也不能怨天尤人。这是一种孤独求胜的境界,有点像修炼武功到了一定程度,是一个人面对天下,面对市场这种无形的东西。”它“很不同,很新鲜。”最后,李亦非用这样几个字总结这次的转变,意味深长却也云淡风清。

 

    李亦非说,对于新工作“最大的挑战是要学习新的领域、建立自己对市场专业性的认识,建立功绩、证明自己。”

 

    从7月4日正式对外公布离职消息以来,李亦非的离开原因和下一步事业走向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她这样解释个中缘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认识了基金公司的高层,他们立即邀我加入,但我一直犹豫,因为留恋与自己在MTV共同奋斗、工作过的团队,舍不得亲手打造的具有高影响力的流行音乐与娱乐品牌。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推陈出新,令一拨拨新的流行歌手脱颖而出,许多蜚声海外,这给了我及团队很强的成就感。但是展望未来,首先,国外的媒体公司在政策上很难有新的突破,同时,全球及中国唱片业及流行音乐处于低迷期。我觉得是时候要另辟蹊径了。”她坦言,离开最终是一种情感上的不舍,“因为我们创造了太多奇迹,有辛酸,也有骄傲。离开的时候,我告诉公司高层和我的团队,最让我舍不得的是我们共同打造的品牌影响力和这支精英的团队”。

 

    “但生活就是要给自己和他人惊喜,一成不变、维持现状不是我的本性,惯性是舒服和懒惰,改变惯性要发力和冲刺。 正像这次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竞选口号‘变革’,我们要学会改变并应对变革,次数多了,你就能处变不惊、宠辱不惊,这是一种境界。人生的变化,就像坐在船上,离开此岸的时候,岸上的人向你挥手告别、依依不舍;但是等到船走到一半,你看到对岸有另一群人向你欢快地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期待。人生的每一次变化就像一次次的离岸和靠岸,有伤心更有开心。”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一直朝前走,不要向两边看

    李亦非是一个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人,自信且坚韧不拔的个性,给了她最好的助力,由此她收获了一次次成功,也得以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先后任职联合国公共信息部、纽约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博雅公关公司、维亚康姆传媒公司,直到现在的高雷投资公司,李亦非的每一次事业变革彼此之间都峰回路转,她笑称自己是一个“跨界人才”,但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她不断寻求自我突破的个性和追求。“我不甘心重复自己,每年都要有新的增长点。”

 

    多年来,李亦非的工作变换着,但有些东西始终不曾改变,不变的是她进取的精神和坚持。10岁进入北京业余体校练习虹霞剑、13岁拿到全国武术剑术冠军,在人人都安于运动员生涯的时候,她顶着“痴人说梦”的大帽子考入外交学院;在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到美国上学的想法感到吃惊的时候,她成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练武术的10年,教会了我如何坚持;我跟别人一样在上学,我用了半天时间就做了他们一天的事情,考试成绩依然非常优秀。这种高效率的训练和学习的方式,让我锤炼了自己的信心。”

 

    “我是我自己的主宰,唯一能对你说NO的人,只有你自己。记得二十几年前的电视剧《追捕》里的那句台词让大家笑翻了:‘一直朝前走,不要向两边看’,但这却正是我特别欣赏的精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不是要说到这一点、而是要做到这一点。”

 

    李亦非的这种个性,早已注定了她不会满足一时一地的成功而停滞不前,这次职业生涯的再度转折,应该早就在她的计划之中,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和李亦非的谈话中,她几乎没有提及过任何工作的不易,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她深谙其中的道理:“工作上的困难很正常,那边山上的草并不比这边山上的绿,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压力和挑战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能够把压力和挑战看成是考验和锻炼性格的机遇,那么它们就都不是问题了。”

 

    李亦非是一个乐观和善于自省的人:“我有烦恼时就把它写在日记里,然后日记本一合上,烦恼就忘了。把烦扰留进日记,生活就只剩喜剧了。”“我对自己的批判和否定超过对任何人的批判和否定,每天我都在重新发现自我。对自我的批判和否定是一种内心的折磨,那个时候也是最痛苦的时候,如果你能承受这种感情上的磨难你就会有很大突破。很多时候,这些感受没法跟别人分享,而我都是在日记里完成的。日记是我的一个纠错录。”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夫妻是“朋友中的朋友”

    1992年,李亦非和汪潮涌结婚。十多年来,他们始终恩爱甜蜜。才貌双全的两个人,那么地不同也那么地相同。李亦非说夫妻间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对方当成“朋友中的朋友”,而每一次她有重大决策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鼓励、支持自己的人。

 

    16年前,李亦非和汪潮涌在纽约结婚。直到今天,他们一直是商圈中的幸福伉俪。说起最初的结合,李亦非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纽约市政厅领了结婚证,手拉手跑到中国城请几位好友聚餐,非常简单,但却很快乐。我们的婚姻是两个留学海外的有志青年走到了一起。”

 

    相同的人生志向和追求,造就了他们圆满的婚姻。汪潮涌是一个寡言内向的人,李亦非则外向直率,这或许是夫妻双方最大的不同。了解汪潮涌的人,都知道他也是少年时代便荣誉加身的人;此外,他也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跨界”的人,除了做投资的老本行,他还组建了“中国之队”参加156年以来中国人从没参加过的“美洲杯帆船比赛”;有感于电视剧《大长今》和《医道》的成功,去年他甚至开始动笔写剧本《大明医圣李时珍》,希望弘扬儿时偶像李时珍的医学遗产和精神、最终借此带动湖北家乡的多项相关产业发展。

 

    虽然彼此各有一份需要努力经营的事业,但李亦非总是能够保持和先生的交流:“他一直支持我,了解我的感受和体会。两个人的相处,要给对方空间、时常妥协。情绪激动的时候就闭嘴、五分钟之后就忘了。对对方身心的关爱和关心,这种情分非常重要。我觉得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朋友中的朋友’。在朋友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两肋插刀,何况是夫妻。”

 

    “我们之间无所不谈,孩子的教育、生意、读书体会、人生的烦恼、快乐等等。记得有一次我们跟画家刘小东一起坐飞机去上海,开始我跟刘小东聊了两句,之后我和潮涌就开始聊天,一直聊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刘小东当时就好奇地问‘你们两个老夫老妻怎么说个不停啊?哪有那么多话题?’”。

 

    被某杂志评为“最佳社交伉俪”的李亦非和汪潮涌,也是一对“神雕侠侣”般的夫妻:结婚十几年来,时不时地,善于舞剑的李亦非喜欢英姿飒爽地挥剑长舞、而儒雅的汪潮涌则在旁吹奏着笛子伴奏。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因为爱你,所以付出”

    李亦非的女儿今年14岁,儿子刚刚上小学二年级。讲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她更多地谈到了上高中的女儿。

 

    采访的当天,李亦非的女儿和儿子先后从学校放学回家,两个孩子的个性截然不同,姐姐安静、弟弟则偏于活泼。刚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似乎对妈妈的“大变形象”并不在意。而已经上高中的女儿则用英文向妈妈表达着自己对她新形象的“意见”。母女两人的交流来得很自然、平等。

 

    “女儿常常问我,她是不是太内向了,应当改变性格?我告诉她,做自己最重要,外向、内向都可以成功,不用试图成为任何人。多参加社会活动,那么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会是你的经验。”

 

    “我常常和女儿共同学习,最近他们学校在学习写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们两个就一起写。学校出的题目是要以‘因为爱你,所以付出’为题写一首爱情诗,我们两个开车的路上就一路都在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我希望她永远记得我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特别想开一档广播节目,关于少男少女的青春期问题。 第一,中国的年轻人太缺乏这种教育、缺乏跟父母的沟通;第二,我在这方面特别能给人家深入浅出。做广播节目也不需要化妆,你有了想法就可以侃侃而谈,人们听着你的节目,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很好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很多人都羡慕李亦非的幸福,“我对幸福的定义就是对自己满意、对他人感恩,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李亦非:戏,早已开始! 

 

未完待续请看《淑媛》杂志40期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