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玫瑰色的战斗  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2008-08-14 15:23:36)
标签:

亨利八世

战斗

女王

都铎王朝

私生子

伊丽沙白

玛丽一世

杂谈

分类: 女人地理

玫瑰色的战斗  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编辑/文] 冀安   [图] Fotoe/CFP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2008年的热播电视剧《都铎王朝》(THE TUDORS)和好莱坞电影《美人心机》(THE OTHER BOLEYN GIRL)又一次将属于16世纪英格兰都铎王朝的宫廷气质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无可否认,那是一段英格兰历史上的华彩篇章,众多女性的形象第一次以极为强势的姿态走上英格兰的政治舞台。那些穿梭于宫廷中的华服女子在玫瑰色的纱幔背后上演着你死我活的较量,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或悲情、或浪漫的故事。


亨利八世的离婚案

英格兰的亨利八世一生迎娶过六位皇后,除了最后一位在国王死后得以改嫁,其他五位无一善终。这个男人一生拥有至高皇权,却偏偏无法让任何一个女人幸福,也无法让自己仅有的三个儿女

和睦相处。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阿拉贡的凯瑟琳

当王后的美貌渐渐凋零时,早就准备好的美女就被一个一个送到国王的床上。
    1501年10月2日,英格兰的国土迎来了尊贵的客人—16岁的西班牙公主凯瑟琳·阿拉贡(在历史上她被称作阿拉贡的凯瑟琳),她与随从们经历了三个月的海上航程终于在普利茅斯登陆,即将成为英格兰太子威

尔士亲王的妻子。年轻的公主在拥有端庄容貌的同时更拥有显赫的家世,她的父亲斐迪南二世统治着强大的西班牙,而母亲则是因资助哥伦布环游世界而名垂青史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丰厚的嫁妆以及两国随之建立的利益关系让当时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对这桩婚姻十分得意。

    同年12月14日,王子与公主的婚礼在圣保罗大教堂隆重举行,新娘静静地打量着眼前这位面色略显苍白的新郎,心中充满对幸福生活的浪漫幻想,却不知这竟是自己一生诸多悲剧的开始。威尔士王子身体羸弱婚后没几个月就因病去世了,一下子成为寡妇的凯瑟琳除了悲伤之外茫然无措,她的命运操纵在亨利七世的手中。为了保证既得利益,亨利七世冻结了儿媳妇的所有财产,并给西班牙两位君主发去信函,希望凯瑟琳公主能和他的二儿子亨利·都铎王子成婚。与英格兰的联盟能巩固并扩张西班牙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力,于是这件婚事在凯瑟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被双方家长许可了,他们甚至还神奇地获得了罗马教皇的特别认证—对前一段婚姻忽略不计,而新的婚姻被判定是合法的。不过因为小王子才刚刚11岁,婚礼被延期举行,而凯瑟琳被送往伦敦郊区的一栋房子里,直至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才被接回宫中。面对从冷酷与孤独中将自己解救出来的亨利王子,凯瑟琳心存感激,而她姣好的面容、温顺的品性也让她很快得到了王子的喜爱。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1509年6月24日,18岁的亨利八世与凯瑟琳携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国王与王后的加冕典礼。开始的日子是甜蜜而幸福的,王后忠实地信奉着天主教,她的仁慈与善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与爱戴,国王也

深深为她的才情所折服,当时有学者将国王与王后的关系称作是“美满婚姻的典范”。不过除了赞美的人群之外,也还有记忆力绝佳的人别有用心地记得凯瑟琳比亨利八世大了足足6岁,所以当王后的美貌渐渐凋零时,早就准备好的美女就被一个一个送到国王的床上。年轻的国王显然对这一形式十分享受,凯瑟琳的隐忍态度更让他肆无忌惮,于是出轨成了习惯,婚姻的神圣感荡然无存。
    在天主教不允许离婚的前提下,凯瑟琳本不该为自己的后冠担忧,但她与亨利的婚姻却因为一个致命的因素一天天走向崩溃—她一直都没能为都铎家生一个儿子。凯瑟琳先后怀过6个孩子,但活下来的只有玛丽公主一个,这让亨利十分恼火,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王后为国王生个男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在他们的婚姻将满20年的时候,亨利八世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娶了哥哥的妻子而受到了上帝的诅咒:如果他不与凯瑟琳离婚,他将永远不配拥有一个儿子。不过在突然“有所觉悟”之前,他已然为自己物色好了下一个妻子,她的名字叫安·博林。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私生子?继承人?
血腥玛丽—英国第一位女王

英格兰的人民很快发现,这位女王并不像她的母亲那样温和慈善,她的冷酷和固执反倒更令人联想起她那位我行我素、暴劣无常的父亲。
    1516年,阿拉贡的凯瑟琳王后为年轻的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玛丽·都铎。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下,玛丽公主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然而自从1528年父亲向母亲提出离婚,玛丽的脸上再也没有出

现过笑容。她首先被当成父亲逼迫母亲的砝码,亨利威胁凯瑟琳,要么与他离婚,体面地退居二线,要么就永远不能和玛丽见面。凯瑟琳拒绝接受这种身份的降低,更不能接受他们的女儿沦为私生女。为了惩罚凯瑟琳,王后母女俩被迫分开,玛丽公主被送往皇宫外的一处住所单独居住,那年她刚刚满12岁。
    1533年,亨利八世正式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与罗马教廷正式决裂,并强迫玛丽承认新王后安·博林。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玛丽公主无法接受的,她跟母亲一样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也永远记得母亲

的教诲“永远不要承认私生女的身份,永远不要承认违背天主教教义的法案”。玛丽的强硬态度让亨利八世十分恼火,但这并不足以让父亲想到什么非难女儿的理由,玛丽所受到的真正屈辱是从伊丽莎白·都铎的降生开始的。因为伊丽莎白的性别,王后安·博林开始为自己女儿的继承权烦恼,而眼下横在伊丽莎白与王位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玛丽公主。安王后一方面抓住玛丽与父亲的一切冲突从中大肆挑拨父女俩的关系,另一方面由诺福克公爵出面联合当时国王的心腹克伦威尔在1534年起草了一份新的《继承法案》,在这份法案中,玛丽被认定是非法定婚姻产下的私生子,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她不能再被称为“玛丽公主”,所有人必须称呼她为“玛丽小姐”。带着皇室血统天生赋予的骄傲和对母亲的无比热爱,玛丽·都铎始终拒绝签署这份法案,她的不合作极大地挑战了亨利八世的权威,不久之后玛丽就失去了自己所有的财产,并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公主的侍女。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安·博林仅仅当了三年半的王后就被砍了头,新王后简·西摩以前者为戒,为人低调、与人为善,并试图努力调和国王父女的关系。简·西摩把公主带回宫中,鼓励她和国王交流感情。虽然玛丽还是不能接受《

继承法案》,但她此时尽量放低姿态,避免与父亲正面的冲突,不过亨利八世并不打算因为玛丽的退让而放过她,相反,因为简·西摩为他生出了日思夜想的儿子—爱德华·都铎,他必须立刻迫使玛丽承认《继承法案》,以保证自己的儿子不会沦为私生子的境地。国王把玛丽交给了法庭,想要以叛国罪审判自己的女儿,玛丽最终不得不屈从了父亲的志愿,签署了《继承法案》。这份法案认定爱德华·都铎是亨利八世的合法继承人,而“玛丽小姐”和“伊丽莎白小姐”作为私生子不具有继承权,并双双被任命为爱德华的侍女。玛丽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内心却遭受了巨大的煎熬,一个拥有纯正皇室血统的公主从此变成了一个私生女、异教徒,她虽然活着,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亨利八世还在世的时候,玛丽曾这样形容自己:“我只是玛丽小姐,这个基督教世界里最不幸的小姐。”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9岁的爱德华六世即位。根据亨利八世的遗嘱,英格兰王位将由爱德华及其后人继承,但假如爱德华无后,王位就会传给玛丽和她的后代。爱德华六世是新教的拥护者,他在位期间一直

都在为彻底改革英格兰宗教而努力,不过一旦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君主继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根据遗嘱,爱德华六世如果能生个继承人,那么问题就将迎刃而解,问题是国王很难做到这一点。按照《格林尼治条约》,苏格兰女王玛丽应该在1552年和爱德华完婚,但亨利八世曾在1542年向苏格兰开战,苏格兰贵族废除了这份条约,并且把女王嫁给了法国王太子弗朗西斯。另一方面,作为新教国王,爱德华六世很难和法国、西班牙这些强国攀上亲戚,而且国王年龄太小、身体欠佳,即便成婚也未必能生下一儿半女。
    爱德华也曾经尝试逼迫自己的姐姐改信新教,但信仰是玛丽誓死维护的,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在种种因素作用下,新教集团的权臣们怂恿爱德华六世更改了《继承法案》,把王冠留给了他的表亲简·格雷郡主,国王希望他的两个“杂种”姐姐能够安于天命,放弃她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并“按照我们的约定和平地生活下去”。

    1553年7月6日,爱德华六世死于肺病,年仅16岁,而另一个16岁的女孩简·格雷在4天之后被人领到英格兰国王的宝座前,披上了象征都铎王朝的绿色和白色长袍,戴上国王的王冠。虽然简·格雷经过了正式加

冕,但历史上人们一般不会把她算入都铎王朝的体系之中,她只是政客手中用来博弈的一颗棋子。9天之后(7月19日),新朝廷就被玛丽和她的支持者推翻了,同年,玛丽·都铎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女王。

    不过英格兰的人民很快发现,这位女王并不像她的母亲那样温和慈善,她的冷酷和固执反倒更令人联想起她那位我行我素、暴劣无常的父亲。她在加冕的当年就嫁给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储菲利普,表明了要

与英国的新教势力为敌;1554年2月,“九天女王”简·格雷在伦敦塔被处决,在此之前更多与此事相关联的人已经被斩首示众;接下来女王的行径愈加残暴,她先后下令烧死了几百名新教教徒,历史资料中记载下了如此残酷的场景:“如果同时处死很多人,人的脂肪烧焦的味道甚至扩散得很远”,“怀孕的妇女在大火和紧张的刺激下生下了一个婴儿,婴儿被抱出来,但很快又被士兵扔回到烈火中。”英格兰的人民越来越无法承受女王因为长期压抑所爆发出的疯狂的仇恨心理,他们称女王为“血腥玛丽”,整个英格兰,甚至包括天主教教徒和一开始支持她的贵族们都联合起来反对女王的统治。与此同时,女王的妹妹—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作是英格兰未来的希望。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女王的角逐
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有两位如钻石般璀璨的女王—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和苏格兰的玛丽一世。她们的容颜、才智不相上下,她们同样既高傲又自负。两位女王始终有心一角高低,她们同样都认为,栖息在同一片海域的英伦三岛,有一位君主就足够了!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女王对女王的审判
当黑色的斗篷从她肩上滑落,一袭鲜红的裙装映入人们的眼帘,如同一团鲜红的火焰,这是玛丽特意为了
沾满鲜血的最后一刻而准备的。

    16世纪的欧洲,国家的版图依靠联姻而形成,此时此刻,欧洲的两位未婚女王:苏格兰的玛丽一世和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吸引了几乎所有欧洲王公贵族。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迎娶一个女王是一种最轻松的扩

张权力的方式。伊丽莎白一世清醒地认识到,已然回国的玛丽·斯图亚特如果再次嫁给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王子或国王,天主教将重新赢得世界性的胜利,她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伊丽莎白一世在苏格兰安设了很多密探,对向玛丽求婚的人员名单了如指掌,她毫不掩饰地威胁苏格兰使臣,如果玛丽接受奥地利、西班牙或是法国王公的求婚,她将视此为敌对行为。伊丽莎白的心思昭然若揭,玛丽挑选的丈夫必须经过她的批准。

    对于伊丽莎白的过度“关怀”,玛丽也表示了虚情假意的“感激”,她保证“决不会将自己与英格兰女王的珍贵友谊置于危险的境地”,并将“听从伊丽莎白的一切建议。”但紧接着这份令人感动的“顺从”之

后玛丽也抛给伊丽莎白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我嫁给你为我挑选的丈夫,你是否也应该有所补偿,比如承认我的英格兰王位继承权?”双方如同讨价还价的商人,谁都不相信对方的承诺,这个问题一拖就是两年。

    不过,玛丽·斯图亚特天性中的浪漫终于让她首先退出了这场耐力的角逐,一位英俊的追求者让女王打开了心门,他的名字叫亨利·达恩利,从理论上来讲,他是玛丽·斯图亚特的表弟。玛丽无可救药地爱上了

他,并冲破一切阻力与他结了婚。这桩婚姻让玛丽将伊丽莎白惹怒的同时也得罪了苏格兰权贵的利益,缺少政治头脑的女王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己在权力上的靠山。不久之后,玛丽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消息再次刺激了终生未嫁的伊丽莎白女王,在一群诚惶诚恐的侍女面前,女王第一次放声大哭,“苏格兰女王生了一个儿子,而我是不结果实的枯枝!”此时的伊丽莎白不再是不可一世的女王,而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与玛丽之间的恩怨除了因为国家的利益,也多了女人之间的嫉妒。

    不过玛丽的幸福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事实上,仅仅几个月之后,她就发现自己曾经热恋的亨利·达恩利不过是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浪荡公子。但情欲一经释放就难以再驾驭,爱情的魔咒让玛丽一而再、再

而三地陷入丑闻之中,这最终导致了她在1567年6月17日被苏格兰贵族囚禁起来。女王并没有受到虐待,她被安置在风景如画的洛赫立文城堡,看守也并不严密。1968年5月16日,玛丽·斯图亚特越狱了,她登上了一条小渔船,目的地是英格兰的国土,天真的玛丽竟然期望伊丽莎白女王能够念及在往日书信中提及的友谊,给她一个容身之所。

玫瑰色的战斗 <wbr> <wbr>都铎王朝的女人们

    但英格兰同样用另一座城堡的监禁欢迎了她,玛丽·斯图亚特被伊丽莎白软禁了整整17年。有很多史料能够证明,伊丽莎白一世并不想要玛丽的脑袋,因为这17年的时间,她随时都可以这么做。但玛丽·斯图亚

特在被软禁期间却从未放弃过对伊丽莎白的仇恨,一年又一年,她不断地寻找盟友、苦心经营,企图寻找机会刺杀伊丽莎白。最终,英格兰举国上下一致认为,只有一个办法能够保证国家的和平和女王的安全,那就是把玛丽·斯图亚特送上断头台。

    1587年2月8日,苏格兰女王平静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在临刑之前,她亲手摘下挂在颈项上的“神的羊羔”的项链,手没有一丝颤抖。当黑色的斗篷从她肩上滑落,一袭鲜红的裙装映入人们的眼帘,如同一团鲜红的火焰,这是玛丽特意为了沾满鲜血的最后一刻而准备的。刽子手的斧头在玛丽对耶和华的赞美声中砍落

下来,一生在权力与情欲中挣扎的女王终于得到了平静。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终生未嫁,没有子女,她把王位传给了苏格兰的国王詹姆士一世,也就是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都铎王朝的历史也就此终结。  

未完待续请看《淑媛》杂志31期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