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前提示:
蒋碧微——妙笔丹青难书爱与哀愁
[编辑]
葛妍
她系出名门,
从小便聪慧过人,才貌双全;
她是徐悲鸿第一个深深爱着的女人,
从18岁勇敢逃婚与徐悲鸿离家出走,28年历尽情路坎坷;
挣脱束缚,为爱她甘做张道藩十年的“外室”,
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却孑然一身,孤独终老。
她就是蒋碧微,
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烈性女子,
一生在无尽的爱与哀愁中跌宕起伏、百转千回!
楼台初相会
如果按照中国二十世纪初时人们的想法,蒋碧微和徐悲鸿的出身可谓有天壤之别:蒋碧薇1898
年出生在宜兴一个世代望族的大家庭里。她的父亲蒋梅笙自幼喜爱古诗,常与当地名士吟诗作画,被称为宜兴的才子。1909年,蒋梅笙在当地办了第一所女子小学。他的女儿蒋棠珍便成了第一届学生。而比蒋棠珍整整大了四岁的徐悲鸿也出生在江苏宜兴,少时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乡间画师。耳濡目染之下,徐悲鸿很小就喜欢画画。9岁时就与父亲一同上街卖画。1912年,年仅17岁的徐悲鸿在父亲的包办下与同村的一名女子定了婚,而此时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开始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冲击。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徐悲鸿对自己的包办婚姻十分不满,在多次抗争无效后,于婚礼即将举行时,愤然离家出走。据徐悲鸿和蒋碧微的儿子徐伯阳回忆说:“家里人最后把他抓回来,硬是举行了这个婚礼,还有了一个孩子。最后他还是逃出去上学了。后来妻子死了,儿子也死了,给他留下终生不能磨灭的痛苦经历。”
为了躲避战乱,1916年蒋梅笙举家迁往上海,此时的徐悲鸿正在上海勤工俭学。有一次徐悲鸿在蒋梅笙同乡好友朱了洲的陪同下,登门拜访了蒋家。同是宜兴老乡的蒋梅笙很欣赏徐悲鸿的才气。于是热情招呼客人用餐,在餐桌上,徐悲鸿第一次见到了蒋棠珍。长长的发辫随意垂在胸前,茸茸的齐刘海遮住了姑娘略带羞涩的眼神,一身清爽的学生装扮让人眼前一亮。两人在餐桌上没有什么话,不过这时在蒋碧微眼里,徐悲鸿还是之前风闻的“怪人”:“他服父丧,白布鞋里却穿红袜;兼授了三个学校的课程,每天黎明即起,步行三十里赶去上课,中途却过家门而不入。”
不过餐桌上的徐悲鸿风趣幽默,让蒋棠珍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外祖母上了一道清炒菠菜,我父亲马上就赞叹一句:‘红嘴绿鹦哥,吃了喜多多。’后来上了一盘红烧豆腐,徐悲鸿就马上夸她了:‘红烧白玉满,下肚福满堂。’饱餐之后,他就总是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说:‘天下第一菜,宜兴蒋公馆。’我外祖母当然就特别高兴。”
徐伯阳回忆说,当时徐悲鸿的谈吐赢得了蒋公馆上上下下的喜爱。从此以后,正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语的徐悲鸿,周末没有课的时候,总是会去蒋家拜访。而一直坐在一旁默默倾听的蒋棠珍,也吸引了徐悲鸿的注意:“她当时在我父亲的印象里,是才貌双全的名门闺秀。父亲对她很是仰慕。”
就这样,一对受到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彼此互相靠近,内心的爱慕之情悄然萌发。
《淑媛》北京读者会将于3月底召开,快快报名吧shuyuanlady@126.com,我们将尽快回复你并电话确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