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英语时候的“洋”味儿  stress-timed rhythm

(2007-03-28 10:01:04)
    电影里的人说台词,仿佛嘴唇都没怎么张开,说出来一长串。找来台词,我来说一遍,不仅非常费力(台词多点觉得说得口干),而且根本缺少了人家说话的那种自然和味道。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稍微看了一下,总结出来就是:英语以重音分音区,把一段话以重音分开,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样的。以这个原则来体会、实践英语的节奏感。
 
    下面是两段网上查到的资料。
 

    英语的节奏特点和汉语的很不相同。一般说法,是把英语归于“重音节奏”(stress-timed rhythm)类,而汉语则归“音节节奏”(syllable-timed rhythm)类。 前者(英语)的节奏特点,是同一段话语中,每个重音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不论重音之间音节多寡都一样,所以效果可以是[O。。O。。。O。O](How could you concentrate on such a job?!)。 而汉语的, 却是每个音节的长度都差不多,所以效果可以是齐声诵读唐诗式的效果:[O-O-O-O-O,O-O-O-O-O](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这在英语里是不可能的。虽然这种 “两分法” 从语音的物理测定来说显得过于极端绝对,过于简单化,但从一般的听觉和感觉来说,却无疑是有道理的。我们常听到“英语人”学说汉语时,会用他们的节奏来说:’WO you yige ‘GEge zai ‘BEIjing (我有一个哥哥在北京), 我们听起来挺可笑的,但对他们来说却是自然的。反过来,我们说英语,如果用汉语的节奏说 THE A-NI-MAL IN THE CAGE IS DANG-E-ROUS. ,每个音节几乎都重读, 哪怕每个音都发得正,“英语耳朵” 听起来肯定非常别扭,因为这和听话人的期待值相差太远。 要把握好英语的节奏,自然首先就得很好地处理重读和弱读音节的关系。这里正确弱读是关键,也是一般中国人的难点。为了做到自然弱读,除了一定要学会用[E](schwa) 之外,还得会把握语音同化等令某些音听起来含糊一带而过的那些特点。另外,为了“跟上趟”,保持正常节奏,该连能连的地方还要做到连音自然,不该爆破的爆破音就不能爆破,更不能“爆破”了还再拖带个小尾巴E元音。如果用成段的话语作为语音训练材料,还必须掌握好恰当的停顿才能使节奏自然。可以说,只要把节奏(和停顿)作为语音训练的着眼点, 除了语调方面不一定能自然顾及之外,其余主要的韵律特征,以及诸如辅音连缀等属于音段方面的东西几乎都可自然触及。矛盾暴露了,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对症下药逐一克服。

 

   英语的话语如同音乐一样有一定的节奏。话语中的音乐像音乐的小节一样组成节奏群。每个节奏通常都会含有轻读音节与重读音节。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常要强读,而介词、冠词、代词等虚词则一般弱读。英语的节奏规律是靠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的组合加重复来体现的。英语口语中的节奏基本体现在各个重读音节(用“”来表示)之间,其时距大体相同。英语是一种以重音计时的语言,各个重音与它跟随的若干轻读音节(用“·”表示)构成一个节奏群,有时一个节奏群是一个空拍(“<”表示)开始的(空拍在英语中也叫做“silent stress”)。节奏群用“/”来标识。我们用大致相同的时间来朗读每个节奏群。因此,为了真正取得节奏效果,碰到轻音少的节奏时,我们就可以念慢些,轻音较多的节奏群则必须念快一些。例如: 
daylight·/flashlight·. 
One/Two/Three 
/Four,/let's·/go/let's·/go. 
Peter's 
·young 
er·sister·/left the·bag at·home 
This is·the·/furnit·ure·. 
两个重音之间的轻读音节越多,我们在每个轻读音节上花的时间便越少。 
有时一个节奏群是以空拍开始,后面紧跟着几个轻音节,这样的节奏群常见句首或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例如:He 
∧ is·a·/student 
/Yes/Peter 
·,/he 
∧ was·at·/hom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