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这也算是承天寺夜游了呢
(2013-03-27 21:11:30)
标签:
郑所南赵孟重元寺承天寺苏州 |
分类: 胡说八道 |
苏轼写过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大意是丫睡不着觉,所以死乞白赖跑去找张怀民陪他承天寺里劈情操。于是今天我大晚上吃撑了之后跑去承天寺充分证明了劈情操背后的动机多半情况下并不那么雅致。
大晚上的阳澄湖边上其实没什么人,这座现在叫重元寺的寺院早早就关了大门,路灯映着树的影子落在长长的甬道上,略阴森,甬道一头有个用处不明的戏台子,戏台子的一边有一排在风里摇晃的仿古灯笼,非常有蔡骏早年写《荒村》的诡异范儿。寺是这几年新修的,新且气派,气派到完全找不到南宋遗民郑所南把他郁闷了一辈子的事情珍而重之地藏在铁盒子里又随意抛弃在寺中井水里的那种心情。当然咯,这座择址重修的寺院本来也不是郑所南的承天寺。不过,好歹来看看,毕竟是他的江南,他的苏州。
之前查地图的时候看见阳澄湖边有一条震川路,阳澄湖的那一边是昆山,震川先生归有光的老家,心里觉得真好呀,这是他的江南记住他的方式。
我很喜欢叶兆言的一篇文章,写苏州的文化气息。我是真怕人说江南的文化气息,就像我怕人说南京的秦淮河一样,十丈软红万丈繁华,柳如是钱谦益,董小宛冒辟疆,自然是不错的故事,却有一种街巷里茶余饭后谈资被郑重当成教材宣讲的滑稽。好像说起江南啊,只有才子佳人才算,那种带着甜腻胭脂味道的雨巷才算。可是叶兆言在他的朋友问苏州的文化气息的时候问,要听的是文,是武,柔还是刚。我心里就想,是啦,这是个了解苏州的人。
(苏州的文化气息http://www.weeklysh.com/News/ArticleShow.aspx?ArticleID=8202)
就像我固执地把南京的气息停在南朝一样,苏州的气息在宋末元初。把范围放大一点,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自然还有松江。有赵孟頫、周密、郑所南、黄公望、曹知白甚至倪瓒的时候。这都是些不怎么决定历史走向的文人、画家,有的人性格还很诡异,但是我总觉得,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江南才子的范儿,不在于泡姑娘的手段,而是一种态度,表面上温柔,骨子里倔强。
关于赵孟頫,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
说他在宋亡之后不想给元朝做官,于是就在杭嘉湖一带的山里面躲来躲去的隐居,但是最终还是被揪了出来,那会儿他觉得,躲不过就得扛,所以就做了元朝的官。后来他想,还有一些人如果做官,可以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所以就去请一位同样的遗民朋友也出来做官,但是隐士却把仕宦新朝作为奇耻大辱,跟他绝交了。他倒是又去找他,哪怕是对坐呢,人家就是不理他。故事的结尾不是新朝官员赵孟頫怎么耀武扬威放火烧了他的山,也不是怎么痛哭流涕求原谅,而是,他就这么算了。在我看来,这是他能做的最好的决定,有雅量,也有矜持。后来才发现,这个很倔强的隐士就是郑所南。
喜欢的故事里一定要有能够当得起对手的主角,赵孟頫的选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郑所南,是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有这样品质的人,不管身处在怎样的立场,都是让人欣赏的。
复旦的姜鹏老师有回说,公元11世纪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有最出色的人才,最好的制度。最好的制度在国计民生的方面未必,对于人和人所能够追求的精神高贵来说,却的确是的。所以,我们才能够在宋的遗民身上看到那么文雅又倔强的行为方式,大概这样的行为方式,才是我喜欢的苏州。
这也是我喜欢青陵的 春山居图轴 的原因。
大晚上的阳澄湖边上其实没什么人,这座现在叫重元寺的寺院早早就关了大门,路灯映着树的影子落在长长的甬道上,略阴森,甬道一头有个用处不明的戏台子,戏台子的一边有一排在风里摇晃的仿古灯笼,非常有蔡骏早年写《荒村》的诡异范儿。寺是这几年新修的,新且气派,气派到完全找不到南宋遗民郑所南把他郁闷了一辈子的事情珍而重之地藏在铁盒子里又随意抛弃在寺中井水里的那种心情。当然咯,这座择址重修的寺院本来也不是郑所南的承天寺。不过,好歹来看看,毕竟是他的江南,他的苏州。
之前查地图的时候看见阳澄湖边有一条震川路,阳澄湖的那一边是昆山,震川先生归有光的老家,心里觉得真好呀,这是他的江南记住他的方式。
我很喜欢叶兆言的一篇文章,写苏州的文化气息。我是真怕人说江南的文化气息,就像我怕人说南京的秦淮河一样,十丈软红万丈繁华,柳如是钱谦益,董小宛冒辟疆,自然是不错的故事,却有一种街巷里茶余饭后谈资被郑重当成教材宣讲的滑稽。好像说起江南啊,只有才子佳人才算,那种带着甜腻胭脂味道的雨巷才算。可是叶兆言在他的朋友问苏州的文化气息的时候问,要听的是文,是武,柔还是刚。我心里就想,是啦,这是个了解苏州的人。
(苏州的文化气息http://www.weeklysh.com/News/ArticleShow.aspx?ArticleID=8202)
就像我固执地把南京的气息停在南朝一样,苏州的气息在宋末元初。把范围放大一点,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自然还有松江。有赵孟頫、周密、郑所南、黄公望、曹知白甚至倪瓒的时候。这都是些不怎么决定历史走向的文人、画家,有的人性格还很诡异,但是我总觉得,他们的身上有一种江南才子的范儿,不在于泡姑娘的手段,而是一种态度,表面上温柔,骨子里倔强。
关于赵孟頫,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
说他在宋亡之后不想给元朝做官,于是就在杭嘉湖一带的山里面躲来躲去的隐居,但是最终还是被揪了出来,那会儿他觉得,躲不过就得扛,所以就做了元朝的官。后来他想,还有一些人如果做官,可以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所以就去请一位同样的遗民朋友也出来做官,但是隐士却把仕宦新朝作为奇耻大辱,跟他绝交了。他倒是又去找他,哪怕是对坐呢,人家就是不理他。故事的结尾不是新朝官员赵孟頫怎么耀武扬威放火烧了他的山,也不是怎么痛哭流涕求原谅,而是,他就这么算了。在我看来,这是他能做的最好的决定,有雅量,也有矜持。后来才发现,这个很倔强的隐士就是郑所南。
喜欢的故事里一定要有能够当得起对手的主角,赵孟頫的选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郑所南,是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有这样品质的人,不管身处在怎样的立场,都是让人欣赏的。
复旦的姜鹏老师有回说,公元11世纪是中国最好的时代,有最出色的人才,最好的制度。最好的制度在国计民生的方面未必,对于人和人所能够追求的精神高贵来说,却的确是的。所以,我们才能够在宋的遗民身上看到那么文雅又倔强的行为方式,大概这样的行为方式,才是我喜欢的苏州。
这也是我喜欢青陵的 春山居图轴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