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都的秋

(2010-11-08 09:37:10)
标签:

赵孟

彭泽

武英殿

鲜于枢

清明上河图

杂谈







好像每一回去故宫都是大风天,混在大喇叭和小红帽里面。只是中轴线上的喧闹出了熙和门,竟然就像被吸尘器吸走了一样,只剩下染尽的层林,汉白玉的雕栏和一段冷冽的护城河。武英殿的红墙安然隐于其中,真是好气度。

http://s9/small/4c622f220754012277f38&690

殿内早几年大修过,橱窗展台都很精致,那个著名的可以看见3D的清明上河图的实验室就在其中。除了玻璃罩下的柱础和头顶的藻井,隐隐一点旧朝痕迹,其他的倒是博物馆一样的静谧。最喜欢不过的陈旧气味,安然闲适。和讲解的志愿者有一搭没一搭的轻声聊天,走过一幅幅画卷字帖。而后停在赵孟頫和鲜于枢的两帖子前面。赵孟頫写的,是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鲜于枢呢,潇洒的几乎要追及李白的笔墨写的却是杜甫的我爱陶彭泽,无钱对菊花。讲解问更喜欢哪一幅。赵孟頫的典雅,鲜于枢的旷达,竟然都是心爱的笔法。只是因为对赵孟頫一点更近的了解,想到他尴尬的身世,谨慎的行事,字有逸少的余味,心却终究不敢如他一样随意,只好寄心佛陀。于是多了一点pathos,只好说,赵孟頫,有他的难处。他也算是“我家”赵孟頫嘛。

至于其他的“我家”,郭熙是,傅山是,以至于我老是脱口而出的“我家”囧了Q小姐和讲解员= =但其实,我真正想看的我家,是元晖。我就是来看潇湘奇观的。我总以为它本就是那样淡淡的样子,正合云遮雾绕的朦胧。这回可以细细趴在玻璃上读自提,读到“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知此”一段,再细细看那些漫漶了的山麓云缘,猜测它最开始的样子,应该是水墨瞳仁一样浸润着最深的墨和最清澈的水色,那样一种样子,才叫水墨吧。

后来偶得范仲淹边事贴。想到那个关于银川的梦,就觉得好笑。蒙古代宋,因为深刻的仇恨没有官修西夏史,这个国家的过往只有夏国传略有提及,然而它曾经的存在就是如此这般的保存在只言片语之间。范文正公,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此时忧的可不就是西夏边事。刻板的史书反而没有这几个几乎呼吸可闻的字来的可以触摸。

趁着Q小姐去玩儿益智游戏的时候又慢慢绕着武英殿走了一圈,相看两不厌,大概只有这些不会发声的东西,像玉一样温润,包容,不动声色。去找Q小姐的时候,发现坐着玩的地方有两排巨大的屏风,仿绢的设计,隐隐从中间透出微光来,细细看过去,写的是兰亭序。

第一次,在会稽山阴的石碑上,就着九月份的蒙蒙秋雨,读了一遍,莫名心折;第二次,布鲁塞尔寂寥的平安夜,人迹稀少的大街上抬眼,灯柱上两篇广告,又是铃了各种印的永和九年。现在看到它,依然心折,好像会稽山的秋雨从来没有过去。这可不就是pathos么。于是忘了慧能大师心无所住的劝诫,决心以后的书房,定要有这样一面屏风。摆在最悲悯的时间中央,纪念我万水千山走遍的过去。

风爷说的对,人必有癖,无癖者不可与之交。

http://s14/bmiddle/4c622f2249480aef122c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