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光

(2010-04-23 22:57:19)
标签:

桂纶镁

微光

散氏盘

寒食

银缕玉衣

经过

杂谈

经过。

不是什么好片子,错过了也不可惜。一如既往的台湾小文艺的调子,一般的故事,一般的镜头语言,长的一般的主角,桂纶镁并不美吧,戴立忍也就是收拾干净了笑起来不错。因而并不是什么闪光的里程碑似的值得大书特书的东西。

只是半夜三更的时候看一个关于博物馆的片子心就慢慢安静下来。

它好像让我闻到了那种只有人迹罕至的博物馆里才有的味道,阴暗的室内有点湿的空气,一点很久之前的尘土,还有各种防潮的药剂。这种古怪的味道对于一个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和所有简单美好的事情一样有安定的作用。

而后我想起来母上大人需要经过长长的黑暗的走廊才能到达的阳光充裕的办公室,以及那条长长走廊里通向地下库房的石头阶梯。比起母上大人喜欢的阳光,那些在隐没在黑暗里的东西更具有神秘的吸引力。然而那时候我并不认得哥汝定钧,不认得唐寅赵孟頫,不认得银缕玉衣,自然不知道这座古朴的建筑是徐敬直梁思成对营造法式的再现,更不知道那些之后的很多年将会在课本上反复出现的毛公鼎,司母戊鼎曾经停留在这里的故事,以及,半个世纪前那个以此为起点却不是以此为终的文物迁移的故事。

我只是喜欢在入口的地方反反复复的玩那只可以搓出泡泡水花的铜盆,一颗一颗猿人变成人的雕塑脑袋,复制的木头纺轮,而那些更珍贵更有意义的文物却早已经在一趟趟消磨时间又没有知识品位的闲逛之间相互模糊成安静的背景。

所以,桂纶镁站在散氏盘前凝视的样子,记得深刻。奇怪的感觉到那种凝视不属于一个游客猎奇的观察,而是熟稔之后没有距离的寻常样子,朝夕相伴的默契。去过太多人流如织的博物馆,大多声名远播,拥有太多“唯一”头衔的古物,只是很少发现这样让人心安的默契。

人总是会消失,艺术品可以流传千古。因而在他们经过我们的时候用力要印上,或者自以为印上自己的痕迹?但却因为太过用力而错过了它的节奏,终于失去了默契?是在寻找安静的时候偏偏因为太过用力的找而总和安静保持着难以逾越的距离?

那个时候我想去台北,我想去找这些我喜欢的安静,很想很想,但终于没有成行。我已经十年没有回去过南京博物院了,其实那些声名显赫的藏品一件我都没有记得,但现在我想散氏盘和我记忆里那架木制的纺车是一样的吧,苏东坡写寒食帖的时候,也未必想到他身后它的颠沛流离,想不到它会继续存在于冷光灯的保护之下,他只不过,写下那年寒食的心情,于是得到片刻的安静。

吾心安处是故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