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齐恺,男,75后,海龟,纯爷们,热爱音乐的时间可能和很多吉他班小伙伴的年龄一样长。他是第一期吉他班(玉树临风班)的学员,练琴很刻苦,一期班下来已经能完整弹奏Give Me One Reason了,让包括小编在内的很多学员望尘莫及。
齐恺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平时非常忙,小编和他聊天的一个小时里他至少接了五、六通工作电话。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用访谈这个形式记录他与音乐的故事的原因。
口述:齐恺
文案:何小珊
我去:讲讲你和音乐的故事吧?
齐恺:故事可能谈不上,就讲讲我听音乐的这个过程吧。我小时候,就是小学,不怎么听歌。80年代末的小虎队、90年代初的四大天王都没追过。也不是对音乐没感觉,就是没有什么特刻意的东西。
我去: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听音乐的?
齐恺:我正经听的第一张专辑是Wham(威猛乐队)的,是盘磁带,一个美国人给我爸的,说是给孩子的礼物。虽然小学三年级听的,但到初一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听的是什么。然后第二张专辑是Michael Jackson(迈克尔·杰克逊)的《BAD》,是我真正听进去的第一张专辑。当时我们班委推荐了这首《BAD》,听完我就崩溃了,满世界找磁带。
我一直有听广播的习惯。在91年冬天要不就是92年春天,我上初一的时候,有天晚上10点多,在广播里听到一首特牛B的相当欧美但从来没听过的歌,主持人说你要想听这种歌,就去地质大学附近卖打口带的能买到。
后来我去了广播里推荐的店,店员推荐我买了一张叫《金属柔情》的国内盗版合辑。这是我的第三张专辑。听了以后就high了,从此走上了这条路。
我去:《金属柔情》里有什么曲目啊?
齐恺:大概有Skid Row(穷街乐队)的《I Remember You》、Mr. Big(大先生乐队)的《Wild World》、Def Leppard(戴夫莱帕德乐队)的《Two Steps Behind》、Scorpions(天蝎乐队)的《Wind of Change》和Cinderella(灰姑娘乐队)的《Heartbreak Station》。
我去:介绍一下你淘碟的经历吧?
齐恺:我基本就在五道口淘。广播里推荐的店,也有五金店。留个电话,有好碟就联系。还有海淀图书城。
我去:五金店?
齐恺:对。我还去过理发店淘碟,好像还去过修车的地方。怎么不像卖碟的怎么来。毕竟卖打口是非法的。这些店早就没了,现在都改成饭馆了。
我去:淘了多长时间啊?
齐恺:我从92年开始,一直淘到02年,然后我就出国了。到国外我就买二手CD了。虽然是打口和二手,但我一直买正版。
我去:除了淘打口,在90年代你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了解音乐吗?
齐恺:92年夏天,何勇的《钟鼓楼》在FM 94.5(就是现在的FM 97.4)打榜,我一听又震了,想知道这是谁啊。可那时候我们的信息渠道太少了。
我的渠道基本有三个。第一个是《音像世界》,是本杂志,一个月一期,里面有个专栏叫《对话摇滚乐》,作者是王晓峰和章雷。王晓峰是我认为挺牛的一位乐评。这个杂志我差不多买了十年,现在家里还能找到五年的存货。
第二个是音像大世界,在现在的西单时代广场附近,是正规的卖碟的地方。
第三个就是广播。我92年开始听有待的节目《新音乐杂志》(New Rock Magazine),每周一下午4点到5点。这个节目太牛B了,把摇滚乐的发展史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都是车骑得飞快赶回家听的。他还有一个节目叫《午夜蓝调》(Midnight Blues),每周一晚上零点到凌晨一点,这个节目我是从93年开始听的。当时有一批这样的节目,比如《雀巢咖啡音乐时间》、EZFM的周末晚间节目等等。
除了这些,我还看过一本讲欧美流行音乐的书,是在西单地摊儿上淘的。这本书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摇滚乐发展历程,从布鲁斯、爵士、摇摆,到硬摇滚、重金属,再到90年代初,Nirvana(涅磐)那种类型的音乐,就是截止到我看这本书的时候。
之前我就是瞎买磁带,比如买了中唱(编者注:中国唱片总公司)引进的一系列经典欧美流行音乐的唱片。有的也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就开始按照书上提到的名字、按照《对话摇滚乐》和有待的介绍去买了。比方说,我就把有待节目里说的名字写纸上,然后拿着去找。有时候英文名字拼错了,就找不到了。
经过这段时期后,我就算启蒙了。
我去:启蒙以后是如何发展的呢?
齐恺:发展的话,国内就是听魔岩三杰(编者注:台湾滚石公司下属魔岩唱片的三位签约艺人),何勇、窦唯、张楚,还有唐朝、黑豹(91年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听了),后来就是摇滚北京I、II、III和中国火I、II、III(编者注:均为90年代推出的非常牛B的中国摇滚乐合辑,信息量太大,请感兴趣的朋友请教度娘)。
之后94年中国火在红勘开唱(编者注:1994年12月17日,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所参加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中国摇滚乐到达巅峰。
后来我觉得中国摇滚乐就沉寂了,我也就出国了。
我去:那出国之后听的音乐对你影响大吗?
齐恺:不大。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青春期那会儿听的东西。Nirvana对我影响最大。我听坏两盘磁带,《Never Mind》那张CD我有四个版本。
我还听Queen(皇后乐队)、Metallica(金属乐队)、Bon Jovi(邦乔维)、Aerosmith(空中铁匠乐队),还有刚才提到的戴夫莱帕德、天蝎等等。然后就听Grunge(垃圾摇滚)风格的,Pearl Jam(珍珠酱乐队)等等。再后来我就断层了。
我去:为什么发生断层呢?
齐恺:我上大学了,开始听国内的流行音乐。之前我基本不怎么听,校园民谣我都没听过,港台音乐也一点不知道。以前太愤怒了,特别不屑。后来我老婆介绍我听的王菲、罗大佑、李宗盛,我一听觉得不错啊。这时期我就进入了流行系统,慢慢补课。十年前也开始听电子,基本就跟上了时代。
我去:那你现在听什么?
齐恺:主要听广播,听有待的节目All That Jazz、Soundtrack of My Life和有待咖啡馆,上网听歌,买CD,有时候也去听LIVE。
我去:为我们推荐一首歌吧?
齐恺:Queen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经典!
下期预告:何小珊,Let there be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