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羊”记
(2022-12-27 07:57:49)
“背羊”记
疫情肆虐三年,仰赖国家的悉心保护,作为一个准年长者和一个有基础性疾病病史者,我经受住了之前一波又一波汹涌的疫情冲击,没被病毒提溜出来,平安的生活到现在。
作为一介草民,我的内心是充满感恩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毒性减弱和致死率、重症率的明显降低,防疫的重点由防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感染者也多起来。
尽管多方注意,本月中旬,我们一家人也还是先后中招了,加入了“背羊”的行列。但“此时月是昔时月,此时人非昔时人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已不再凄凄惶惶。今年以来很少死亡病例、重症病例也极低的事实摆在那儿,专家们有说服力的分析摆在那儿,各种可供选择的对症治疗方案摆在那儿,众多阳过之后的网友分享的“抗羊”经历摆在那儿,更何况家里前期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食品药品储备,所以,我们较为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令人煎熬的事实。
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吧。
12月13日,老伴第一个感到不适,头疼、没劲儿、身上发冷,味觉变差,感觉像是感冒。出于本能的敏感,她立即戴上了口罩,并不再和小孙女接触。晚上回到住所感觉身上发热,儿媳知道后叫我们立即抗原检测,结果我为阴性、老伴显示为阳性。
望着检测纸上那清晰的两道红杠,我们默然相对,这就是中招了吗? 沟通后 儿媳妇告诉我们,奶奶肯定是中招了。共同生活的我,感染也是大概率的事件,只不过是时间先后的问题。我们立即决定,暂停过去看孩子,自我居家隔离。同时嘱咐儿媳密切观察自己和孩子的状况,做好相应准备。
鉴于我暂时还是阴性,老伴和我也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暂时分屋居住, 在饮食上增加蛋白质、蔬果、水的摄入,实行分餐,错开使用卫生间,在交集区域活动都佩戴口罩,加强空气流通及生活用品消毒等。
晚上,老伴开始发烧,并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按照网上推荐的药方,服用了连花清瘟胶囊,并采用物理降温,到第14号早上,基本退 烧了。之后,也没再用什么药,就是多喝水,卧床休息,从第三天起,症状明显减退。尽管思想上已经做好了可能发生严重症状如喉咙痛、关节痛、肌肉酸痛、味觉消失等的心理准备,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典型症状都没有发生。只余下咽部稍有不适,偶尔清咳、浑身乏力等
。我调侃老伴儿说:“你是不是得的假新冠”?
可调侃归调侃,病毒却一点儿也不浪漫。15号下午,我也出现了明显不适,嗓子发干、咳嗽,发烧38.2度。自测抗原,显示为两道红杠。“羊了个羊 ”!该来的早晚要来!是祸躲不过!此时心里倒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有近两天老伴儿的前车之鉴,我的心里似乎平添了一份底气,首先我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底子比她强,更重要的是我之前已经按要求接种了三剂疫苗,按专家的说法,应该有足够的抗体对付病毒的破坏。服了两粒退烧药,两三个小时后体温便恢复了正常。之后不适逐渐减轻,大致和感冒后的症状差不多,到了四、五天之后,除了身体有些虚弱外,其它症状基本消除了。也许是上天体恤人情吧,在我出现症状这两天,老伴完全恢复了,我又成了被照顾、被护理的对象。我开玩笑的跟她说,打竹板翻上下,你先伺候我,我再伺候你,咱俩扯平了。
在我们老两口消停下来后,儿媳和小孙女那边儿也先后出现了症状,不知什么原因,她们反应的比我们厉害,主要是高烧、嗓子疼 。虽然折腾了有三四天时间,但在儿媳的精心应对下,经过用药和休息、调养,慢慢的也就挺过去了。算来前前后后经历了十来天的时间,我们全家算是整体迈过了这道坎。
回顾这段历程,感受较深的有几点,一是信心很重要,面对感染来袭,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我挺赞成一位医生讲的话,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我们有条件、有办法、也有底气能够跟病毒抗衡、解决问题;二是家人间的相互理解、关爱比什么都重要,困难面前要互相鼓劲打气、不埋怨、不嫌弃;
三是要积极、正确的治疗,按照疾控专家推荐的方案,合理用药,恰当的护理;四是科学调整饮食,增强营养水平;五是要有适当的食品药品储备,一旦中招,才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