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圆明园散记之二——“别有结构自然之妙趣”的绮春园
我的这次圆明园之旅是自绮春园开始的。这其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缘由,只因公交线路的方便,自家附近乘坐公交倒一次车,有一条线路恰好路过圆明园遗址公园大门也即绮春园新宫门。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面积大约八百多亩,是圆明三园中规模最小的。
该园早先原是怡亲王允祥的赐邸,始建于约康熙末年,成园于乾隆中叶,是由分建于不同时期的若干小园合并而成,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但主要营建工作却是在嘉庆皇帝手里完成的。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此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
绮春园大致可划分为宫廷区、风景区、宗教建筑区。
宫廷区设于东南角,依次为新宫门、迎晖殿、中和堂、敷春堂、后殿、问月楼。
风景区主要是指嘉庆皇帝效仿乾隆皇帝在园内造建的“绮春园三十景”。各景点之间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岗组合而成,山岗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虽觉自由散漫,但却颇受嘉庆皇帝的赏识,称其"别有结构自然之妙趣"。其中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不过,却远没有“圆明园四十景”那样的名气。
宗教建筑区主要是正觉寺。
道光初年以后,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主要成为了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化为一片焦土。如今,当年所谓的绮春园三十景只余一片又一片的残余台基、废墟,只能以遗址的面目供人凭吊,令人喟遗千古之恨。
下面就本人游履所及通过我的镜头,给各位朋友做个简要介绍。由于大部分景点只余台基,大同小异,故只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本文图片绝大部分为本人实拍,宫廷区图画及迎晖殿台基引用了网络图片。
圆明三园图示

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
, 是圆明园劫后侥幸留存下来的一处完整的建筑,1987年修复为遗址公园大门。
绮春园内宫门
绮春园正殿迎晖殿画图(图片源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