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颐和园散记之五——衬山谐水美画廊
长廊在颐和园内的诸多点景建筑中可谓魅力殊胜、卓尔不群 。
它位于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以排云门与玉宇云辉牌楼的连线为中线,
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画廊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长廊如彩带一般,把前山各风景点紧紧连接起来
。置身于长廊之中举目远望,
昆明湖及其周边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而且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外面的景物看够了,转换一下视角,
缓步的徜徉于长廊内,仔细的欣赏枋梁上那一幅幅画工精美的山水花鸟人物彩绘和彩亭内珍贵的匾额书法,更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长廊,历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在为山水壮色增韵的同时,
本身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内的一道韵味别致的胜景。多说一句,长廊四季彩亭内的匾额题字均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依此也足见其对长廊的锺爱,至于其书法风骨气象几何,方家自有品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