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河淌水

(2023-01-20 21:07:01)
标签:

杂谈

 沙河淌水

      几十年中,我走过许多大江大河____长江壮阔、黄河澎湃、湘水浩浩汤汤、西拉木伦浊流滚滚,都曾令我极度震撼、感奋。

然而,从个人情感而言,最令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还是老家村西的那条小河——冷口沙河。

那些大江大河,大者为民族、稍逊一点也为一域的文明孕育者和历史见证者,它们的悠久、深刻伟大,是史诗一般的存在。

而沙河却不一样,它太过渺小。全长也就一百多里,在普通全国地图上,只是一截不到一厘米的蓝色须毛,以至于都没有办法为它标注名不瞪大眼睛寻找,基本上会被忽略。而且到老家这一段已接近尾端,往下十几里地,就被吞入青龙河,再过几十里又合入滦河,尔后再经过一百多华里,便归入渤海。

我生长于它的怀抱,悠悠二十载,饮其水、观其波、听其涛、西涉东归、溯回溯游,与它呼吸相通。在两年高中时期,更是每天两趟,往返跨越,其朝晖夕阴,雨雪百态,尽入眼底。参军离家后的漫长岁月,虽相隔千山万水,它却早已融入我的乡愁乡思,如“梧桐夜雨”,点点滴滴渗入我情感的每个毛孔,又似薄雾流云萦绕于脑际心头,丝缕相牵,无从断绝。

在我曾经的记忆中,沙河是美丽它在上游是两道清流,由“翠峰如簇”的万千大山深处奔流而出,到著名的长城冷口二水合一,进入宽阔而平坦的口里河段,脚步一下子放缓。那清泠泠的河水,像一个边走路边看风景的孩子,在河道里悠闲漫步,忽东忽西,忽分忽合,一路欢歌,从容南去。

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河还保持了它一直以来的模样:河道随地形自然弯转,曲线流畅优美;清清河水碧澈见底捧一口喝进嘴里,唇齿间萦回着燕山溪草的清新;水流中鱼游虾聚,到处都充满着欣欣生意;沙洲上芳草萋萋,野花绽放,各种水鸟自在飞翔,使人不禁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好意境

高中的时候,我曾和同学们一起登上北山长城,从高处俯瞰过它。远远望去,但见两岸绿树如烟,村庄散落,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舞动着的浅蓝色罗带,弯弯曲曲,飘逸而去,一直流淌到远山遮蔽的转弯处,消失在视线的尽头。一瞬间,我的心底怦然一动:啊,可爱的家乡、好美的沙河!五十年前发生的那一幕,至今仍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时间愈久,愈鲜明如初。

在我曾经的记忆中,小河不仅美丽,而且通畅。那时河上还没修拦水坝,沙河与下游一气贯通,整个流域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完整水系。主河道四季长流,从无断绝。丰水季节,从滦河、青龙河顶流而上的鱼群,一直可以回游到沙河的源头,吸引着上下游众多打渔者,有撒网打的,有用铅条揎的,也有小孩儿浑水摸的,人欢鱼跃,煞是热闹。七月十五中元节上游放下的河灯,常常会漂流到下游,牵扯起人们的绵绵思绪。据老辈人讲,很久很久以前,沙河上是可以走船的,到我小时候,冷口河边还泊着一条带桨的小木船,河滩上还有一艘没完工的船体,至少可以佐证这一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在主河道的渗透、滋润下,两岸分布着众多的河汊和大大小小的湿地,与沙河母体暗通款曲,呼吸相通,形成了与东面干旱山区迥然不同的相对湿润的流域环境。为沿河各村带来了充沛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使我们乔庄及前、后窝子一带,有条件能够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还造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优质稻田,在这一方土地上绘画出了麦浪滚滚、稻花飘香的迷人美景。得益于沙河的水质特别纯净,我们那里出产的稻米同著名的天津小站米一样软糯香甜,是集市上的抢手货。沙河不仅美丽而且慷慨。

在我曾经的记忆中,沙河也给我们带来过快乐多多。春季草木萌发,河边田野里留下过我们挎着筐、篮踏青及采摘野菜的身影;盛夏季节,我们把身子投入清流的怀抱,学狗刨,打水仗,捉鱼虾,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天性;晚秋季节,河两岸树林、田野一片金黄,与北面绚丽多彩的燕山遥相呼应,悦人心目,撩人情怀;而到了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的冬季,我们在随处可见的河汊子、水泡子冰面上,滑冰车,打冰出溜,抽冰嘎儿,在老树根底下掏鲶鱼洞。小河滋润了我们的童年,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当然小河也并不总是一副乖顺的脾性。遇到流域超强降水,它就会野性爆发,汹涌的怒涛,轰滩拍岸,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给沿岸造成严重的损失。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次特大洪水,我至今记忆深刻。那一年,大、小雨交替,连绵不止,村西的河堤破防,村东水库溃坝,村子遭遇来自两个方向的洪水夹击,家西庄稼地的高梁、玉米梢上都挂了淤柴,半夜家家屋里进水,地下的鞋都飘了船,我家西屋山墙倒塌。村干部半夜叫门,老老少少往东山上转移,我是被从窗户上递出去的。当年收成差不多减半,家家生活都很困难。如同享受阳光就难免遇见阴影,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之道。

再后来,小河自身也屡遭磨难,先是上游修了两道拦水坝,小河被斩成几段,上游静水深流,下游几近干涸;再后来是沿河无序开发建起了许多矿山,对河流的污染更是难以言表,在此也就无需细说了。近几年,随着环境治理的推进,河流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息养,但离生机勃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写到这里,我终于开悟了一个道理,天生万物,各有其不可替代之处。小河并不渺小,它同样养育了流域的众生,孕育了流域的文明,同样也是一方历史的承载者和见证者。愿家乡的小河早日清流欢畅,陪伴历史,奔向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建昌营年集
后一篇:2023年01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