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乒乓球为自己所累

(2012-04-09 01:17:57)
标签:

体育/乒乓球

体育

分类: 体育杂记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落幕好多天了。原本很快就成为过去的事情,因为周末看了大段的中国乒乓球队电视访谈节目,有几点想法要留下来。

 

  两年前莫斯科世乒赛上,中国女队丢了团体冠军。作为一支九连冠的队伍,几代人打下的荣誉从自己手中失掉,那是非亲手夺回不可的。但是,看看新加坡队,根本没有“卫冕”的誓言。对于上届决赛的一幕有没有可能重演,新加坡队自己最清楚,打进决赛已经万幸了。莫斯科世乒赛后中国队与新加坡队几次交手,都是一边倒,几乎没有形成对抗。中国女队比男队优势更明显,绝不是新加坡队所能撼动的,偶尔赢一回可以,继续赢下去是不可能的,世界乒坛更没人预言女队会进入新加坡时代。

 

  中国女队夺回考比伦杯,实现主教练施之皓提出的“打翻身仗”可谓圆满。打翻身仗是中国乒乓球队的老传统,已经不是头一回喊出这个口号了,从谁手里输了球,都会发誓要“翻身”。每当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被外国选手占据的时候,中国队必然以这种态度调动自己,并迅速收效。多特蒙德世乒赛的结果毫无悬念,中国女队打出了历次翻身仗中最简单的过程,整体实力优势之大,不容置疑,也没有人质疑。刘国梁有个说法,决赛用谁都一样能赢。一个国家在运动项目上到了用谁都能赢的独大程度,还有意思吗?中国乒乓球长期占据着冠军奖杯,世界各路好手并没有要打“翻身仗”的意思,对中国提出的“养狼”也毫无兴趣。

 

  欧洲乒乓球曾经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队不相上下,利用做东之机取胜,瑞典和德国都做过这种努力。但这只是那几个打球人的想法,缺少本国大众的广泛关注。德国队在多特蒙德成为扳倒中国队的希望所在,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还没有那么强大,却肩负着太重的期待。

 

  现在,欧洲人已经看到主场之利远不足以冲抵实力之差,其他国家更没有为中国人不断包揽冠军而搭建舞台的热情,亚洲也只有日本还在奉陪,以致苏州成了唯一申办城市,轻而易举地拿到2015年世乒赛办赛权。其实,也许还是在乒乓球不发达的地方举办赛事为好,就像卡塔尔连年举办高水平公开赛一样。这对普及和推广都有好处。苏州的办赛条件和能力一点不成问题,真正成问题的是全世界对付中国队,怎么都是输。

 

  中国体育对竞技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用举国体制作为保障,没有能超过乒乓球的,并作为一种模式扩展到羽毛球、体操、跳水。中国乒乓球队为谁来出任奥运会阵容第三人举棋不定,自己设的谜自己猜。人才过剩的烦恼困扰着决策者,与其说让谁去伦敦,莫如说不让谁去伦敦,因为用谁都能赢,所以不用谁都不合适。

 

  乒乓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中国愿意选择乒乓球作为业余活动和健身方式的大有人在,本人早在50多年前就跟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书包里揣着拍子上学。从“人生能有几回搏”到“人梯精神”,这样的乒乓文化是任何国家无法相比的。兴师动众,组织科研人员、陪练队员等大队人马,去参加只需三人上场的世乒赛,这样的投入也是任何国家无法相比的。

 

乒乓球为自己所累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哪个运动员的名气也比不过庄则栋,今天,马龙的知名度根本无法跟马布里相比。从多特蒙德凯旋的球员自己承认,比赛前心里很紧张,甚至不愿提前走进场地,生怕被搅乱情绪,决赛前夜球员能够睡好一觉竟成了成功之道。也许整个世乒赛上在没有哪支队伍的压力会这样大,因为他们眼里不一定有“必须赢”的比赛。

 

  中国乒乓球换个玩法,是早晚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