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有感之一:日本的交通管理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人生 |
深秋时节再次东行,算起来,已经是第八次去日本。
堵车,这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无可避免的人祸,日本绝不例外。
有人说,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交通状况非常糟糕的原因是私家机动车太多,私家车太多的原因是政府鼓励个人买车,政府鼓励的原因是车多得卖不掉,车多的原因是发展汽车工业过于盲目。原因的原因,难说还是不是原因了。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才多长时间?汽车市场向公民开放才多长时间?中国不是美国、德国、日本那样的老牌汽车制造强国,却用大大超过人家的速度进入了堵车时代。
日本的企业规定,员工一律不得驾车上班,一来公司可以省去建造停车场,二来,可以杜绝员工迟到。如果驾车上班,很难说路上会发生什么情况,迟到的人总会说出堵车之类的理由。利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公交车站都有下一班将在几点几分到达的电子显示,很容易掌握路上所需时间。日本的地铁在高峰时段间隔仅有30秒,运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缓解了地面路段机动车拥堵。
http://s11/middle/4c5fb26etb35cdc42c45a&690
大街上的便道是步行与非机动车共用,靠机动车道的一侧为自行车道,靠建筑物的一侧为人行道,中间以黄色盲道为界,因为盲人走路不会偏离盲道,比健全人更稳。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先设计并解决好道路、预防发生堵车,再发展汽车工业或开放汽车市场。因此,说中国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发展的速度,其实是句废话。日本是世界汽车制造业最发达国家之一,也是机动车消费大的国。东京堵车的历史比北京长得多,有更多的治堵做法和经验,更比北京显得有序、有效。
东京街头路口的信号灯很多,不光宽阔的马路设有信号灯,小巷子里也有。信号灯间距普遍很小,短的只有一两百米,而变灯频率又很低,不习惯的外来人会感到红灯时间太长,没走多远又要停下来。不过,在二线城市,这种情况就会好得多。加之规模庞大的地下商街提供了大部分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的场所,也使地面交通流量得以分流。在日本,信号灯作为交通法规的象征,视而不见者绝对是少之又少。大家都在交通法规的限制和保护之下出行,相安无事。就是过马路的行人,也都在信号灯变化之前耐心等候,闯灯的事情为人所不能理解。
http://s3/middle/4c5fb26etb35c9b977ef2&690
http://s11/middle/4c5fb26etb35c8cdbfa9a&690
http://s6/middle/4c5fb26etb35ce788a825&690